译经

作品数:554被引量:80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玥雯宋相伟屈玉丽季琴陈祥明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音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魏时期的“佛陀”身份辨析
《法音》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赵娜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文明交往自觉论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22BLS004。
北魏时期以“佛陀”为名的知名佛教学者有二人:一为“佛陀禅师”,一为译经者“佛陀扇多”。二者身份不同,名称有异,且各有传记,并非为同一人。然他们的名字相似,活动区域趋同,经历有重合之处,因而唐代的道宣律师认为二者或实际上为一人...
关键词:佛教学者 北魏时期 道宣律师 译经 佛陀 身份 
法显《佛国记》及其在建康的译经被引量:1
《法音》2016年第7期34-40,共7页杨永泉 王玲影 
佛教由印度在向中国的传播及其发展史上,汉地有许多忘身求法的先行者,东晋时期的法显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者之一。他以其西行求法经历自撰的《佛国记》以及携经律而归并亲自参加翻译经律,无论是在外来佛教经律传播汉地,还是在中外海陆...
关键词:佛国记 译经 比丘尼戒 佛驮跋陀罗 僧伽 释法显 历游天竺记传 大众部 昙柯迦罗 西行 
《般若道次第》序
《法音》2014年第11期11-12,共2页学诚 
"道次第"是一种统合佛教各宗教义的理论体系,更是一个整合佛教各派法门的修行路线。历史上,大乘佛法自印度兴盛,逐渐形成了中观、瑜伽两大支派。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译经家——鸠摩罗什和玄奘,同时也身居当时中印佛教界的顶严,各...
关键词:汉传佛教 大乘佛法 佛教界 空性 罗什 译经 现观庄严论 瑜伽师地论 大乘庄严经论 理论体系 
从解经到译经:论道安之于中国翻译研究的萌芽意义被引量:1
《法音》2014年第4期13-17,共5页蒋哲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综合语言活动的翻译研究--以三至五世纪佛教和基督教的跨文化发展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3YJC740036
一、引言魏晋时期的佛经翻译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翻译研究,对此,佛学、史学和译学界的学者都做过很多讨论。关于“最早的译学”,有认为始于支谦[1],也有认为是道安[2]提出了最早的翻译理论。我们认为,实践不必然产生理论、有观点也不...
关键词:翻译研究 道安 中国 解经 意义 萌芽 译经 翻译学科 
中国佛教译场的回顾与前瞻被引量:7
《法音》1998年第3期11-13,共3页王雷泉 程群 
中国佛教译场的回顾与前瞻王雷泉程群一、翻译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作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文献确凿可考者算起,已有整整二千年。除非是天纵之圣,不假文字而契会心印,绝大多数中国人要读懂并领会释迦牟尼所创、印度历代佛弟子所...
关键词:中国佛教 译场 鸠摩罗什 中国佛学 佛经翻译 世纪之交 学术规范 回顾与前瞻 四个环节 译经 
中国佛教的心
《法音》1997年第10期13-20,共8页木村清孝 张文良 
中国佛教的心[日]木村清孝著张文良译编者按:本文是日本著名佛教学者木村清孝先生今年在东京大学的一篇讲演稿,反映了日本佛教学者对中国佛教的看法。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法音编辑部的意见。近代以来,日本学术界非常重视对中国佛教的...
关键词:中国佛教 佛教经典 鸠摩罗什 疑伪经 大乘佛教 译经僧 如来藏 大乘经典 三阶教 天台宗 
佛典汉译运动之特点与经验
《法音》1994年第11期7-10,共4页刘威 
关键词:译经 罗什 道安 印度佛教 译主 菩提留支 求那跋陀罗 瑜伽师地论 译场 佛教事业 
编后语
《法音》1994年第6期47-47,共1页
关键词:编后语 四众弟子 弘一大师 佛教界 省佛教协会 自释 译经 佛学入门 转法轮 翻译事业 
《中国历代僧诗集》序言
《法音》1994年第1期16-16,共1页赵朴初 
关键词:印度佛教 佛教传入 佛教界人士 佛教思想 译经 弘法 东土 译诗 周艾若 编辑整理 
杨廷福先生《玄奘年谱》略评
《法音》1993年第9期38-38,共1页张志强 
苏渊雷先生曾谓杨廷福(士由)先生“为学多方,精进未已,偃蹇明时,困勉有加”。读先生所著《玄奘年谱》,寸知此言诚哉!杨先生于玄奘研究有年,曾著《玄奘论集》早有流传。今再读其《年谱》,诚如先生自谓,而恍惚可见谱主“乘危远迈,杖策孤...
关键词:杨廷 朱子 杨先 理论活动 唯识学 佛教史 顺序表 译经 为学 精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