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又光

作品数:10被引量:3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新理学》新理学《老子》冯友兰大学定位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读书》《中州学刊》《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明本土化与大学被引量:17
《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2期10-13,共4页涂又光 
关键词:本土化 本土文化 中国文明 社会生活 现代化 大学定位 生活领域 “理” 世界文明 游戏规则 
论人文精神被引量:13
《中国哲学史》1997年第1期6-10,共5页涂又光 
关键词:人文精神 社会主义 人文知识 “人文” “体道” 西方高等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 《老子》 认识论 普遍道德 
书张文后
《读书》1995年第5期8-8,共1页涂又光 
一九九四年《读书》第一期张宽君之文(第117页)略谓:传统派主张一元文化,革新派主张多元文化。呜呼!此乃西方独有之矛盾耳。
关键词:多元文化 革新派 传统派 华中理工大学 庄子 庄学 偏向 
屈原哲学三题
《学术月刊》1994年第6期103-105,共3页涂又光 
屈原只留传文学作品。屈原文学作品的哲学含义,举其要义,在于三篇:在于《离骚》的以自为本:《远游》的精气学说;《天问》的不答之答。 《离骚》的以自为本,就是肯定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屈原奋斗一生以实现自我,最后以自沉超越自我...
关键词:《离骚》 屈原 集体主义 实现自我 《庄子》 个体主义 爱国爱民 《远游》 精气学说 《天问》 
主根与砧木被引量:5
《哲学研究》1993年第11期81-81,共1页涂又光 
《老子》,《论语》,哪个是中国哲学的主根?这要看哪个是哲学著作。若承认《老子》是哲学著作,《论语》是教育学著作,则即使《老子》晚于《论语》,《老子》
关键词:中国哲学 老子 哲学著作 主根 教育学 论语 砧木 道法自然 道家精神 荀子 
《冯友兰英文著作集》评介
《哲学研究》1992年第7期72-77,共6页涂又光 
一、关于全书此书原拟名为A COLLECTION OF FUNG YU-LAN’S WORKS ORIGINALLY WRITTEN IN ENGLISH,意谓冯友兰氏用英文写的著作集,此名与实符合,但不大象英文书名,故改为今名;改为今名,本意却又不大明显了。这也是编书的难处之一。但中...
关键词:英文本 意谓 冯友兰哲学 中国哲学史 大象 中国传统 真理 哲学体系 神秘主义 信仰 
新理学简论
《中州学刊》1991年第4期52-55,共4页涂又光 
冯友兰氏一贯主张:哲学之用,不在于提供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人生的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冯氏称之为“天地境界”。冯氏的哲学创造,其中心就是天地境界。冯氏的《新原人》一书专讲天地境界。所以《新原人》是冯氏新理学的中心著作,其...
关键词:《新理学》 天地境界说 冯氏 形上学 共相 功利境界 《新原人》 “有”字 原道 真际 
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被引量:1
《中州学刊》1989年第1期61-65,共5页涂又光 
共相与殊相的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所共同讨论的问题,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虽然玄远,却就在日常经验之中。我们经验到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个体。一个个体,必是某个类的分子。在人的知识中,每个类都有它的“名”。每个名...
关键词:《新理学》 冯氏 共相 负的方法 “理” 逻辑分析方法 真际 宋明道学 朱嘉 相的关系 
冯友兰新理学通论被引量:3
《哲学研究》1988年第6期47-55,共9页涂又光 
中国现代哲学史有两个基本主题: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个是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这两个基本主题合起来,就是中国哲学现代化。冯友兰对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尝试和努力,体现于抗日战争时期所著六书:《新理学》(1938年),《新事论...
关键词:《新理学》 世界哲学 形上学 共相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国传统哲学 哲学系统 冯友兰 基本主题 天地境界 
论帛书本《老子》的哲学结构
《哲学研究》1984年第7期65-73,共9页涂又光 
本文以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为基本资料。帛书字形不同于今体者,一律转写为今体。帛书中划分章节用的圆点,大都残缺,为了便于指明引文出处,仍然沿用今本章次。 帛书《老子》甲本、乙本都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韩非子·解...
关键词:《老子》 帛书本 哲学 帛书《老子》 马王堆汉墓 基本结构 引文出处 韩非子 基本资料 形不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