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清华

作品数:11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英语词汇第一人称代词语料库《宠儿》黑人女性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语文建设》《现代交际》更多>>
所获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法律中的隐喻:真相的重要表征
《现代交际》2018年第14期20-21,共2页邹清华 冯彦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认知视域下法律隐喻的语义阐释研究"(2016B332)
隐喻已不局限于语言学领域,它扩展成为逻辑学、修辞学、心理学、诠释学等多学科的表征基础。在法学领域,许多重要律法语言和专用术语也是通过隐喻来表述的。隐喻构建了我们领悟、思考的方式和行为,使法律语言变得生动易懂。隐喻按照本...
关键词:法律 隐喻 表述 推理 
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策略与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海外英语》2015年第22期120-122,共3页邹荣华 邹清华 
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已逐渐成为应用语言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并对外语教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词汇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英语阅读、听力、写作等其他语言技能。而恰当的词汇...
关键词:英语词汇 词汇习得策略 词汇习得效果 
语境理论、语义分析与英语词汇教学被引量:1
《海外英语》2015年第7期99-100,共2页邹荣华 邹清华 
2014年吉林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YJH1427)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环节,针对目前中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文把语境理论引入英语词汇教学,借助语境进行语义分析以确定词汇具体所指,增进学生词汇辨析能力,灵活掌握词汇的内涵以及语用意义,帮助他们扩大词汇量,提高...
关键词:语境 语义 英语词汇 教学 
翻译过程中文化专有项的文化亏损——以《文心雕龙·神思》篇“神思”一词英译为例被引量:1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173-175,共3页邹清华 
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历来是各国进行对外文化输出的一个难点。在跨文化翻译中,过分注重字面信息的等值,往往会造成文化内涵亏损,甚至会将错误的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神思"一词,看似简单,但从所分析的译文来看,很难找到真正对等的译文,特...
关键词:翻译 文化专有项 文化亏损 神思 
英语人称指示语的文化隐喻被引量:1
《海外英语》2014年第19期266-267,共2页邹荣华 邹清华 
指示语(deixis)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人称指示语内隐含着诸多文化特性,人称指示语隐喻形式机制是通过将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拉大或缩小来实现的。英语三种人称指示语的语用范畴不同,其隐含的文化特性也各有差异,研...
关键词:英语人称指示语 文化隐喻 语义层面 语用层面 
后殖民女权主义视野下的《宠儿》被引量:4
《语文建设》2014年第09X期37-38,共2页李玉颖 邹清华 
《宠儿》是托尼·莫里森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本文以十九世纪美国黑人的边缘化生存环境为背景,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成功塑造了在白人主流文化与男权思想的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恐惧与焦虑,充分展现了黑人女性的身份危机与身份重塑的艰...
关键词:《宠儿》 后殖民女权主义 黑人女性 身份危机 身份重塑 
从“杂合”视角浅议国内对待文化特色词译语的态度
《海外英语》2014年第18期167-168,共2页邹清华 
在全球文化交流这一大背景下,文化杂合现象与日俱增。然而,随着这种文化全球化局面的到来,国内受众在对待文化特色词"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过程中所持的态度却有待商榷。
关键词:杂合理论 文化特色词 翻译 
从混杂理论看《藻海无边》中的混杂意义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5期100-101,共2页邹清华 
《藻海无边》是简·里斯以《简·爱》为蓝本回写的作品,里斯在这部小说里将自身具备的混杂身份投注到作品中的人物身上,以身份的混杂投射文化的混杂,颠覆了勃朗特帝国主义的写作立场.
关键词:混杂理论 《藻海无边》 混杂意义 
商业广告语篇中的人称资源研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2期118-119,共2页邹清华 冯彦 邹荣华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商业广告中的人际资源研究";项目编号:2011B020
在广告语篇中,人称资源的使用直接体现了广告商和潜在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广告商的观点、态度和话语意图。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理论框架下,对30篇英语商业广告语篇中人称资源的出现频次、在每千词中出现的频率及其体现的...
关键词:商业广告 人际功能 人称系统 
从喜剧语言角度考察中美情景喜剧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128-129,共2页邹荣华 邹清华 
本文从"喜剧语言"的角度对中美情景喜剧言语幽默的潜在机制进行了尝试性研究,通过《我爱我家》、《老友记》中的典型范例着重分析他们各自的语言幽默特色,探讨中美情景喜剧在喜剧语言创作上的异同并对他们制造幽默的途径和效果做出比较。
关键词:喜剧语言 幽默 中国情景喜剧 美国情景喜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