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作品数:39被引量:308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斯坦福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淀粉粒酿酒仰韶文化植硅体陶器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第四纪研究》《南方文物》《中原文物》《人类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仰韶文化晚期大口尖底器的酿酒功能初探
《中原文物》2024年第4期51-61,共11页刘莉 李永强 陈星灿 
仰韶文化流行一种大口尖底器,器形大小不一,有些器壁上有小孔;其中大型者往往用作瓮棺,因此考古界一般认为是专门制作的葬具。本文对河南偃师灰嘴出土的一件仰韶晚期大口缸内壁的残留物进行了微化石分析,发现大量淀粉粒、植硅体、红麴...
关键词:麴酒 红麴霉 稻米 淀粉粒 植硅体 文化互动 
从黄河流域到青藏高原——新石器时代汉藏语系人群早期迁徙的考古学证据
《南方文物》2023年第5期57-75,共19页刘莉 陈剑 王佳静 赵雅楠 陈星灿 
斯坦福大学考古中心何勉君中国考古项目基金的支持;斯坦福大学考古中心主任基金的资助。
汉藏语系是世界第二大语系。最近,通过语言学与遗传学研究,汉藏语系的起源已被溯至距今8000年前后生活在中国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粟作农耕人群。研究还发现,汉藏语系的最初分化发生在距今6000—5000年间,与仰韶文化的西向及西南向扩张...
关键词:陶器 酒类发酵 仪式性宴饮 水稻 身体实践的社会记忆 
二里头贵族阶层酿酒与饮酒活动分析:来自陶器残留物的证据
《中原文物》2022年第6期30-44,共15页贺娅辉 赵海涛 刘莉 许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二里头遗址宫殿区考古发掘报告(2010—2017)”(批准号:18AKG0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原和海岱地区文明进程”(编号:2020YFC1521602);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文物保函[2020]250号)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青铜时代以青铜礼器的出现为重要特征,主要器形为爵、盉等酒器,很可能在祭祀宴饮活动中使用,使用这些器物的人群具有较高的社会身份。这些青铜器是模仿同类陶礼器铸造而成,而从陶礼器向青铜礼器的转变发生在二里头遗址。这类陶礼器...
关键词:淀粉粒 植硅体 红曲霉 酵母  水稻 小麦 白陶 
石峁遗址出土陶、石器功能反映的礼仪和生计活动被引量:2
《中原文物》2022年第5期31-51,共21页刘莉 Maureece Levin 孙周勇 邵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石峁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批准号:17ZDA21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石峁城址是四千年前中国北方城市发展初期阶段的一个主要中心遗址。本文对石峁遗址的东门和韩家圪旦居住区出土的19件陶、石工具进行了微痕和残留物分析,以便了解遗址中不同区域的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两地点出土的石...
关键词:早期城市 石器微痕 残留物分析 发酵酒 红曲霉 稻米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宋代陶缸中的红曲酒遗存
《南方文物》2022年第4期211-219,共9页刘莉 王佳静 蒋乐平 陈冉 
本文对上山遗址出土的两件宋代陶缸中的残留物进行分析,鉴定出与酿酒有关的霉菌、酵母细胞以及具有发酵和糊化特征淀粉粒,说明陶缸中曾经盛装过发酵酒。其中大部分霉菌为红曲霉,并有少量曲霉及根霉(或毛霉)。主要酿酒原料可能包括大米...
关键词:酿酒 大口缸 红曲酒起源 红曲霉 酒曲 
陕西榆林石峁遗址皇城台地点酒类残留物及相关陶器分析被引量:2
《考古与文物》2022年第2期146-154,共9页贺娅辉 刘莉 邵晶 邸楠 孙周勇 
斯坦福考古中心Min Kwaan中国考古项目基金的支持。
本文通过对石峁遗址皇城台出土的16件陶器进行分析,在器物内壁残留物中发现了酒类遗存。酿酒发酵方法可能包括利用谷物发芽和制曲两种技术。主要原料成分包括黍、小麦族、大米、百合、栝楼根、姜科植物、芡实和野豌豆。陶瓮可能用于酿酒...
关键词:石峁遗址 谷芽酒 曲酒  陶鬶/盉 
渑池丁村遗址仰韶文化的曲酒和谷芽酒被引量:6
《中原文物》2021年第5期75-85,共11页刘莉 李永强 侯建星 
斯坦福大学斯坦福考古中心何勉君中国考古项目基金的支持。
本文采用对陶器进行非损伤性、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方法(分析淀粉粒、植硅体、酵母和霉菌),识别残留物中与发酵过程相关的多种微型植物和微生物化石。通过对河南渑池丁村仰韶文化遗址中九个尖底瓶的残留物(距今6000—5100年)的分析,获得了...
关键词:丁村遗址 仰韶文化 酿酒 发酵方法 红曲霉 尖底瓶 
半坡和姜寨出土仰韶文化早期尖底瓶的酿酒功能被引量:9
《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2期110-122,128,共14页刘莉 王佳静 刘慧芳 
美国斯坦福大学考古中心资助
本项研究采用科学方法检验了陕西半坡和姜寨遗址出土的11件仰韶文化早期尖底瓶中的微植物和微生物遗存。从残留物中发现的淀粉粒、植硅体、霉菌、酵母细胞和棒状方解石晶体中获得的多种证据表明,这些尖底瓶曾用于酿酒。酿酒原料主要包...
关键词:淀粉粒 植硅体 酵母 霉菌 谷芽酒 麹酒 
山东大汶口文化酒器初探被引量:8
《华夏考古》2021年第1期49-61,共13页刘莉 王佳静 陈星灿 梁中合 
中国有悠久的酿酒传统,近年来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陶器残留物分析,使我们能够获得史前时期酿酒技术的直接考古学证据。本文对山东王因和西夏侯遗址出土的4件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进行微植物和微生物分析,初步揭示了海岱地区在距今6200~460...
关键词:酒器 淀粉粒分析 酿酒 麹酒 霉菌 酵母 
陇东地区仰韶文化酿酒之法初探——以秦安大地湾遗址为例被引量:3
《中原文物》2021年第1期49-63,共15页赵雅楠 刘莉 
以陶器残留物分析为基础,相关研究已在多个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酿酒的证据。为了解仰韶文化酿酒活动的普遍性与酿酒方法的多样性,本文将研究的地域范围拓展至陇东地区,对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小口平底瓶和彩陶壶进行了残...
关键词:仰韶文化 陇东地区 大地湾遗址 残留物分析 酿酒方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