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春健

作品数:7被引量:5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对外汉语教学句尾句式教学模式探讨教学模式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汉语学习》《语言教学与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汉语教材创新的探索——谈谈《精英汉语基础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第3期12-17,共6页谭春健 
编写对外汉语新教材,如何编写才算是创新?《精英汉语基础篇》在编写实践中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文章从编写理念、语言要素的处理、编写体例、配套教辅材料、练习设计形式等几方面对这种探索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教材编写 针对性 任务式教学法 配套教辅材料 创新 
新加坡华文教学改革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启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年第4期30-35,共6页谭春健 
新加坡华文教学随着语言环境变迁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在不影响英语强势地位的前提下,上世纪90年代调整与改革的侧重点是:强调华语作为母语学习,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而当前华文教学改革的侧重点是:以激发全体学生学习华语的...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教学管理 多元化 
“NP+了”的解释及教学策略被引量:3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第1期16-20,共5页谭春健 赵刚 
本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对"NP+了""时量+了"及"时量+没+VP+了"等句式进行了简明而形象的解释.在此解释的基础上,本文以"NP+了"为基式,以"了"的易态标记作指引,在教学策略上对相关句式做了系统性的编排和操练,即:"NP+了→数量+了→时...
关键词:教学策略 变式 编排 句式 成教 简明 解释 强调 对外汉语教学 语义 
“理解后听”教学模式探讨被引量:12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年第4期1-6,共6页谭春健 
本文根据听力理解的本质、语言习得与认知规律以及汉语自身的特点,在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初中级对外汉语教学听力课应进行"理解后听"教学模式."理解后听"教学模式是从意义到语音的匹配式教学,训练学生在语流层面上形成理解意义的新定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 对外汉语教学 文字形式 句法结构 “理解后听” 
句尾“了”构成的句式、语义及语用功能被引量:16
《汉语学习》2004年第2期26-31,共6页谭春健 
北京语言大学一般研究项目<动态助词‘了’的使用规律考察及其教学研究>的一部分
汉语中存在"易态"范畴。所谓"易态"就是:在时间流逝中,事件从某一时间边界前的初始状态进入时间边界后的终结状态。"了"在句尾正是体现"易态"范畴的句法标记。其构成的句法形式包括:(已经+)VP+了、就要+VP+了、该+VP+了、开始+VP+了、不...
关键词: 易态范畴 时间边界 语义内涵 语用功能 
如何体现“变化”——关于句尾“了”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接口被引量:11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73-80,共8页谭春健 
本文以“了2 ”为例 ,探讨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接口的操作步骤 ,落实“了2 ”这一重要语法项目的编纂与实施。在理论层面我们不囿于对“了2 ”作意义的表述及其在语法体系中的定位 ,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了2 ”所在的句法格式进行下位分...
关键词:理论语法 教学语法 汉语 “了” 句尾词语 句法 分类 对外汉语教学 
口语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及教学话语选择被引量:11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年第3期7-11,共5页谭春健 
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从语言结构的非交际性介绍的始端向交际性运用的终端推进和深化的连续的过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教学中,此连续过程能否得以完整的实施,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角色定位和教学话语选择.笔者基于对对外汉语...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口语教学 角色定位 教学话语 课堂教学 语言结构 语言交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