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作品数:14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应用文写作殉情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黑龙江史志》《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职教》《文学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研究
《长江丛刊》2018年第12期267-267,共1页杨玲玲 李晓红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的融合培养研究”(项目编号:SZJG—1605)成果
本文探讨了当前高职学生三者融合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技能 职业精神 人文素养 
文学中的直觉和灵感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年第5期94-95,共2页李晓红 
直觉和灵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文学创作要凭借直觉和灵感,文学鉴赏同样需要凭借直觉和灵感。
关键词:直觉 灵感 文学 鉴赏 
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被引量:8
《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18期90-91,共2页李晓红 
当前应用文写作课程存在枯燥乏味、不受重视、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文章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探讨了提高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效果的可行性途径: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艺术分析法,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活用情境教学法,积极创...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形象分析被引量:3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10-11,共2页李晓红 
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笔者试图通过对故事中的“遣归”、“求婚”、“合葬”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情节的探讨,进一步再现...
关键词:封建礼教 殉情 理性抗争 
理性的抗争 不屈的个性——刘兰芝婚姻悲剧探讨及形象分析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62-64,共3页李晓红 
本文列举了刘兰芝婚姻失败的几种常见说法,结合历史背景,对刘兰芝的婚姻失败原因做了深层探析,并重点分析了刘兰芝坚贞不屈、理性反抗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刘兰芝 刚强不阿 理性抗争 
李商隐七绝诗的思想艺术
《黑龙江史志》2008年第4X期64-64,45,49,共3页李晓红 
晚唐李商隐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特色。在思想上李商隐表现为深邃,在艺术上李商隐表现为旨意朦胧、构思新奇。本文结合李商隐具体的诗篇对他诗的特色做了分析解读。
关键词:李商隐 七绝诗 思想艺术 
现代理念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探讨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07年第1X期54-55,共2页李晓红 
大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的教学要结合大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能够广泛联系生活现实综合分析,深度探讨,能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 现代理念 深度探讨 大学生思维 李龟年 整体感知 刘兰芝 《氓》 历史文学 共叔段 
高职生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年第12期96-97,共2页李晓红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高职生 主动探索精神 写作人才 教育工作者 社会发展 
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被引量:2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10-12,共3页李晓红 
晚唐诗人李商隐因为和自身经历有关的原因,是最擅长写朦胧诗的人,他写了大量的朦胧诗,这些诗意蕴幽邃,意象朦胧,在诗中他喜欢运用比兴、典故和象征手法来遮蔽感情、埋没意绪,充分显示了他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朦胧美 意蕴 意象 隐喻 
谈诗的自由美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59-62,共4页李晓红 
诗不依存于客体,是主体为自身而存在的美,是一种主体心灵的自由的美,情感的美、理想的美、想象的美,被称为诗的“自由关”(纯美)。主体的自由在于主体自身心灵超越功能的发挥。把诗的主体为实现自由而进行的心灵超越分为如下三层...
关键词: 自由美 超物 超世 超我 自由 心灵 象征性 客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