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芝

作品数:11被引量:13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体育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体育院校乒乓球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体育科技》《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体育院校与普通高校合作办学的实践与研究被引量:1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815-817,共3页蔡文菊 潘永芝 陈岭 张玲 
2002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
通过校际间的合作,使各校的教学资源发挥了更大的效益,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才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与北京学院路地区普通高校合作办学情况以及北京体育大学在合作办学中如何发挥自身作用的探索与研究,探讨我...
关键词:合作办学 优化课程 综合素质 
乒乓球运动训练新模式实验性研究被引量:5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253-255,共3页潘永芝 李永安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和人们对乒乓球规则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国乒乓女二队教练员组根据中国乒协领导的指示,对原训练方法进行了6项改革。并在2006年10月至2006年11月在湖北黄石举行的全国女子青少年乒乓球封闭训练期间,对...
关键词:乒乓球 运动训练 训练方法 青少年 
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师德现状调查研究被引量:12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第9期1235-1237,共3页潘永芝 章潮晖 张凯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方法,分析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师德现状,结果表明:1)评价教师师德结构维度有六个。2)学生和教师对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师德的总体现状满意。3)教师遵纪守法评价最高,精通业务评价最低。4)学生评价教师师德中存...
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 教师 师德 评价 
北京体育大学学生评教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2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第10期1390-1392,共3页庄灵 王旭日 张力为 潘永芝 李珏 
2004年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通过对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体系的了解与研究,总结多年来学生评教的经验和不足,运用del-phi7研制出的符合高等体育教育特点,含有操作简便的学、术科区分的“多人一表式”评估表;可提供用户根据需要进行自我调控的友好界面;数据统计...
关键词:教学 质量 评估 
对高水平乒乓球教练员能力结构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8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692-693,711,共3页潘永芝 吴飞 刘国斌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确立了乒乓球教练员能力结构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并对现役国家乒乓球队一队、二队教练员的能力结构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从能力方面入手,探询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可能存在...
关键词:乒乓球 教练员 能力结构 
面向竞技体育主战场,加强运动训练专业的建设被引量:9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394-396,共3页钟秉枢 袁作生 程建平 潘永芝 左琼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1957年建立以来,之所以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高级体育管理干部、优秀体育教师和其他体育专门人才,在于形成了面向竞技体育主战场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建树了可持续发展的高...
关键词:运动训练 竞技体育 人才培养 
新中国高等体育院校建设与发展50年回顾被引量:37
《体育科学》2002年第1期1-3,11,共4页王凯珍 潘志琛 潘永芝 张瑛秋 蔡文菊 
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为主要手段。结论:50年来体育院校的数量与规模发展经历了初创、突增、缩减、混乱、恢复与稳定发展5个阶段。体育院校的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经历了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关键词:体育教育 体育史 体育院校 建设 发展 
面向21世纪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被引量:36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225-227,239,共4页袁作生 潘永芝 刘大庆 余学锋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 ,从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育现状研究人手 ,对运动训练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表现 ;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的定位 ;课程分类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进行研究。以期促进运动训...
关键词:高等院校 运动训练专业 教学 改革 
北京体育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现状被引量:19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37-42,共6页王凯珍 潘永芝 牛乾元 
对北京体育大学本科6个专业的课程总量、课程结构和学分比例、课程分量和课程层次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我校本科课程设置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 本科课程 现状 课程设置 
对中国与瑞典男子乒乓球队在37~40届世乒赛中发球、发球抢攻、发球后连续抢攻抢拉的效果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71-80,96-97,共12页刘淑芳 潘永芝 
对37~40届世乒赛中国与瑞典男队15名优秀运动员发球、发球抢攻及发球后连续抢攻抢拉的成功率进行了统计,并对全队成功率及成功率最高的运动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几项技、战术的发展趋势,找出了我国男子运动员存在的差距,为我国男子乒...
关键词:乒乓球 发球 发球抢攻 连续抢攻抢拉 成功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