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秋

作品数:28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英语写作修辞课程设计课程RIGHT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甘肃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时代中国特色法治话语对外传播路径探索
《华章》2025年第3期0093-0095,共3页  何静秋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法学译介的历史梳理与传播效能研究(1978—2024)”(编号:2024K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法治话语体系不断完善,为国际法治交流提供了新视角。在此背景下,中国特色法治话语的对外传播对于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塑造中国法治形象、推动国际法治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中国特...
关键词:中国特色法治话语 法治传播 涉外法治人才 
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治理逻辑与协同面向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23年第3期40-62,共23页何静秋 
陕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西部高校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BY091)
涉外法治人才是我国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推动和引领全球治理的先导力量和基础工程。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紧迫课题,也是我国持续践行的一项重大战略。然而,国际协同模式单一导致协同的深度和广度不足,课程设...
关键词:涉外法治人才 国际协同 校地(企)协同 校内协同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被害预防的治理困境与优化进路——基于虚假投资理财类案件的实证考察被引量:1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83-96,共14页何静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法官庭审话语的修辞能力研究”(22BYY07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法庭重述话语的意义重构研究”(18YJC740088)。
虚假投资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量高、涉案金额大、追赃挽损难,亟待有效治理。受多元因素制约,基于“犯罪人本位”的犯罪预防成本高、周期长,遏制犯罪的效果不甚明显,应当加强基于“被害人本位”犯罪预防的治理方式。现阶段被害预...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 虚假投资理财 被害预防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实践偏差与制度重构——基于裁判文书和庭审实录(2018-2020)的实证研究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37-45,共9页何静秋 贺红强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9XYY009)。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立法与实践是庭审实质化和审判中心主义落实情况的缩影。以被告人对质权为视角,考察当前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实践运行现状,提升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规范化和实效性势在必行。以197份判决书和41个庭审实录转写文本为语...
关键词:被告人对质权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 实践偏差 制度重构 
高等院校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研究——以《法律语言学》课程为例被引量:1
《法学教育研究》2022年第1期237-253,共17页何静秋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法庭话语权力互动机制研究”(19XYY009)阶段性成果。
跨学科协同教学已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的一大热点和必然趋势。作为法学与语言学结合而成的新兴交叉学科,法律语言学具有开展跨学科协同教学的必要性和适切性。跨学科协同教学的具体模式包括隐性模式、接力模式、同堂模式和嘉宾模式,同时...
关键词:跨学科协同教学 法律语言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配套保障 
刑事法庭审判话语的多模态意义建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26-131,共6页何静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法庭话语权力互动机制研究”(19XYY009)
刑事法庭审判话语是由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这五个意义相对独立又关联的子语篇组合而成的大语篇。在结构上,每个子语篇中不同类型的模态处于共时的存在,而相邻子语篇的模态又处于纵向的历时关系,它们...
关键词:法庭审判话语 多模态 概念意义 人际意义 语篇意义 
国内法律语言对比研究述评被引量:1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127-131,共5页何静秋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司法公开实施机制研究"(14AFX013)
对比研究是国内法律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通过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法律语言的对比研究成果丰硕,主要集中在立法文本对比、判决文本对比和司法动态话语对比这三大类。但当前的研究存在下述问题:偏重静态文本对比,重复性研究过多;以...
关键词:对比研究 法律语言 述评 国内 
法律翻译中“权力”在场与博弈的哲学理据
《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124-128,共5页何静秋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MLTI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MTIJZW2016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权力哲学观视阈下,法律翻译充斥着"权力"的在场,从始至终都处在"权力"目光的凝视之下。法律语言的权威性、制裁性和精英性以及法律文本意义的相对确定性赋予了法律文本权力,它要求译者对文本进行忠实的理解、阐释和转换;法律文本意义...
关键词:权力 权力博弈 法律翻译 哲学 
以写作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多模态课程设计被引量:2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年第4期84-88,共5页何静秋 马庆林 
201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多模态环境下以写作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整合模式构建"(GDJG20142226)
以写作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多模态课程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撑,对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互动、教学评估等各个维度进行多模态设计,使课程整合多元内容,优化听、说、读、写四个板块的学时分配和内容衔接,把英语教学整合为"听-说-...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多模态课程 写作导向 
刑事判决书的语用诠释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12-116,133,共6页何静秋 贺红强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研究"(14AZD151);201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一般项目"失范与规范之间:刑事庭审秩序的理路与进路"(2013WYXM0050);2014年湛江市科技攻关项目"对比修辞视域下的司法判决书研究"(2014B01074)
刑事判决书不是一个静态的"单向"文本,在语用学的视角下审视判决书,可以发现它是一个包含判决书书写者与判决书受众之间互动的"双向"语篇。判决书中的语言受到特定的法系环境、社会距离、权势关系、权利和义务等语用参数的影响。对判决...
关键词:刑事判决书 目的原则 言语行为理论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与面子论 顺应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