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杰

作品数:19被引量:4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小学教师中隐隐性课程中小学教师班级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文化论坛》《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小学德育》《继续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学教育惩戒中教师的身份信任及其运用被引量:2
《教学与管理》2022年第23期1-3,共3页徐爱杰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布赋予了教育惩戒在专业上、制度上的合法性,但双重的合法性并未改变其实践的困惑。在小学教育中,教育惩戒的实施仍是教师教育活动的难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及其伴随的信任感依然是教育惩戒...
关键词:教育惩戒 教师身份 身份信任 
小学班主任兼任品德课教师的利弊及改进建议被引量:2
《教学与管理》2021年第17期18-20,共3页晏敏 徐爱杰 
小学班主任同时担任品德课教师有着不可多得的授课优势,但同时也由于角色定位模糊、教研空缺等原因而在教学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学校的课程整合与教师岗位的调整与优化来提高小学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并以此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品德课 利弊分析 课程整合 岗位优化 
班级文化的作用机制与优化原则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年第1期93-95,共3页徐爱杰 
有意识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是推动班级发展的高阶表现。班主任要进一步厘清班级文化的教育本质、实践逻辑、阻碍因素,在分析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探索班级文化的优化原则,主动、系统、动态、平衡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班级文化 作用机制 优化原则 
家校共育能力:德育教师重要综合素养的价值与养成被引量:3
《中小学德育》2019年第6期22-24,共3页徐爱杰 
家校共育是德育的基本命题,家校共育能力应是德育教师的重要综合素养。德育教师的家校共育能力集中体现在家庭教育资源意识、家长教育主体意识以及共育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家校共育能力是师资培育与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综合素质。
关键词:家校共育能力 小学德育教师 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管理变革的几个着力点被引量:2
《中小学管理》2018年第1期39-40,共2页徐爱杰 
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在学校的落地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岗位管理制度无法有效支撑现有教育教学需求的问题日益凸显。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科任教师负责知识教学这一主要工作模式。与核心素养时代学校要培养“全面发...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管理变革 素养 岗位管理制度 课程综合化 教学需求 课程改革 学生发展 
班主任素质的制度规定与改进思路被引量:2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年第8期26-28,共3页徐爱杰 
改进班主任的素质是理论研究与班主任培训的常态话题,对于班主任的素质,有来自国家政策、学校制度的相关规定,有来自家长与社会的期待。在多样且复杂的外部期待下,作为行动者,班主任在实践中的行为则来自于个体自身的加工与选择,正式的...
关键词:班主任素质 制度规定 制度优化 
依法治教从遵守班级规模制度开始被引量:1
《上海教育科研》2016年第10期18-21,共4页徐爱杰 
适当的班级规模不仅是教育教学的专业技术要素,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教学的制度规定。不同规模的班级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教师教学行为和班主任工作提出不一样的要求。我国基础教育中班级规模偏大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
关键词:班级规模 教育教学制度 政策执行 
浅谈国外高中选修课的开设状况与经验被引量:1
《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年第4期31-33,共3页徐爱杰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要求学校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体现关照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新理念。目前.由于高考影响以及普通高中学校资源条件的限制,选修课程的实施和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缺乏选修课程管理制度...
关键词:选修课程 普通高中 国外 课程管理制度 经验 终身学习能力 学校设置 高考成绩 
教育制度的基本假设及其建设原则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年第1期5-7,共3页徐爱杰 
深化课程改革必须建立教育政策的支持系统,制度建设是实践教育政策最为重要的支持手段。新制度经济学给教育制度研究提供了新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也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的发展依赖教育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 教育政策 课程改革 制度建设 思维模式 知识结构 制度研究 
论我国高中教育的功能定位被引量:7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期29-31,共3页徐爱杰 
正确的功能定位是对高中阶段学校进行规划与建设的前提。走向普及水平的高中教育意味着其是一种适龄人口都可以接受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大众的、基础的教育,它的性质和功能与精英性质的高中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单纯的升学或就业为...
关键词:高中教育 高中学校 公民培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