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艳

作品数:10被引量:6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学校体育体育教师体育中长跑运动中长跑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体育科技》《中国学校体育》更多>>
所获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被引量:26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113-116,共4页董翠香 李兴艳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DPA05017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经过8年的校本化实施,使体育教师课程意识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使体育课教学走出封闭的"象牙塔",推动了学校体育的整体发展,涌现出了各俱特色的校本化实施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传统习惯势力与...
关键词: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 成效 问题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被引量:13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91-94,共4页董翠香 李兴艳 王珊 
全国"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DPA050171)
基于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与各个学校多样性和学生差异性之间的矛盾,阐述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实践模式"、"过程模式"与"环境模式"。分析三种模式的主体思想及其对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借鉴意义。认为:应根据文化背景,合理借鉴此...
关键词:体育校本课程 开发 “实践模式” “过程模式” “环境模式” 
二十年来中长跑运动技术与训练理论的创新被引量:22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02-104,共3页岳新坡 惠振宇 李兴艳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近20年来中长跑技术与训练理论的创新成果进行总结论述,包括:“速度训练为核心”的训练指导思想,建立“多课次”的训练结构,“速度节奏化”理念,“以短促长”和“以长补短”的训练观念,“三...
关键词:中长跑 运动技术 训练理论 创新 
河南省少年儿童健康风险因素水平的现状调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2期91-94,共4页李兴艳 杨保祥 朱小平 王建军 尚晓华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 [1 997]0 1 )
本文以国家教委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总课题组设计的“青少年健康风险因素水平”问卷为依据 ,对河南省的郑州、新乡两座城市及郊区的 686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结果表明 :本研究对象健康风险因素暴露水平...
关键词:儿童 少年 健康风险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 河南 
20世纪末美、日、中学校体育之比较被引量:1
《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第4期65-66,共2页李兴艳 
关键词:学校体育 大众体育 体育锻炼 奥林匹克运动 世界范围 发展走向 兴趣 中学校 高潮 比较分析 
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对策探讨被引量:2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93-94,共2页李兴艳 
关键词:学校体育 体育教师 在职培训 教育改革 
初探师范院校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湖北体育科技》2000年第1期79-81,共3页李兴艳 
本文就师范院校学生应具备的体育能力及其培养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师范院校 学生体育 体育能力 培养方法 途径 初探 分析 
21世纪新型体育教师基本规格与培养对策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3期94-96,共3页李兴艳 
为适应 21 世纪社会、教育、体育发展的需要,本文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应改革目前对未来体育教师的培养模式,使他们成为具有强竞争能力的新型体育教师.因此。
关键词:21世纪 体育教师 培养对策 体育教育 
浅谈我国学校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改革被引量:4
《湖北体育科技》1999年第1期81-83,共3页李兴艳 
学校体育两类课程改革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两类课程的改革的意义出发,对两类课程的内容要求进行了分析,为学校开展活动类课程和学科类课程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校体育 学科类课程 活动类课程 改革 
对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竞技状态的评价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81-83,共3页李兴艳 
竞技状态是一种变动的状态,在这种变动状态处于最高峰时,称为最佳竞技状态。在理论上认为最佳的竞技状态应表现在最重要的比赛上,运动员为了在整个赛季成功地参加比赛,必须在3—5个月内甚至更长的时期内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本文试图通...
关键词:男运动员 最佳竞技状态 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 世界大赛 最好成绩 百分比 竟技状态 田径比赛 理论依据 比赛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