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方峰

作品数:13被引量:5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隐喻话语传教士明清时期战争隐喻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动态》《语言文化研究辑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禅宗话语中牧牛隐喻的认知研究——以《五灯会元》为例
《社会科学动态》2024年第10期97-103,共7页董方峰 闫馨玥 
佛教禅宗富于隐喻表达,其中牧牛隐喻便是禅宗话语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隐喻批评分析法,对禅宗经典《五灯会元》中的牧牛隐喻进行认知分析,探讨其概念系统、话语特征及所体现的禅宗修辞思想。研究发现,禅宗的牧牛隐喻是...
关键词:禅宗 话语 牧牛隐喻 《五灯会元》 认知 
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的西学中译研究
《外国语文研究》2020年第1期92-99,共8页董方峰 杨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传教士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研究”(12CYY002)。
明清时期入华的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中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译介成果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社会思想、语言、文学以及中西交流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从西学汉译、《圣经》汉译、西方文学汉译几个方面进行回顾,揭示了传教士翻译活动对于...
关键词:传教士 翻译 明清时期 中西交流 
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的词汇翻译及其影响研究被引量:1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29-37,共9页董方峰 傅利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CYY002);湖北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2016082)
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中译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汉语词汇的译创工作。明末的耶稣会士打下了词汇翻译的基础,清末的来华传教士则把这一工作推向新的高度。通过回顾传教士汉语词汇翻译的历史进程,研究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一方面顺...
关键词:明清时期 传教士 词汇 翻译 现代汉语 
语言进化研究:难题、争论与乔姆斯基的化解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8年第5期52-57,共6页杨洋 董方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意识理论及其最新发展研究"(17BZX016);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人文社科)项目"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中的战争隐喻研究"(CCNU13A03004)
语言进化要回答的三个核心问题是语言的本质、语言的主人以及语言的进化方式。乔姆斯基提出合并能力说,试图用最简单的递归性操作"合并"(merge)来解释人类语言的本质和进化过程。文章详述了乔姆斯基的合并理论、其他学者对该理论的质疑...
关键词:语言进化 乔姆斯基 合并 心灵 
词语意义演变中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研究被引量:2
《外国语文研究》2017年第6期2-9,共8页董方峰 杨洋 
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人文社科)项目"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中的战争隐喻研究"(CCNU13A03004)资助
词语意义在演变过程中,会出现有负面特征的义项驱逐原来义项的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新产生的负面意义、委婉语和禁忌语、词语的过度使用、句法结构、外来语的译介等都会造成词义演变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隐喻、转喻、社会文化心理...
关键词:词义演变 劣币驱逐良币 理据 隐喻 转喻 社会文化心理 
汉语语言学著作英译中的几个问题——《汉语语法学》译后记被引量:3
《外国语》2017年第4期89-96,共8页王勇 董方峰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汉语语法学>(英文版)"(15WYY00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819)
《汉语语法学》英译本(邢福义著,王勇、董方峰译)已于2016年底由Routledge出版,翻译工作得到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5WYY002)的支持。本文以《汉语语法学》的英译为例,讨论中国语言学著作外译中的有关问题,内容涉及文本的选...
关键词:《汉语语法学》 中国语言学 理论 英译 
当代中国媒体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现象研究被引量:8
《外国语文研究》2017年第2期2-11,共10页杨洋 董方峰 
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人文社科)项目"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中的战争隐喻研究"(CCNU13A03004)资助
战争隐喻是当代中国话语中的一个普遍性语言现象。本文以真实语料为基础对战争隐喻在当代中国话语中的普遍性进行了检验,对战争隐喻在政府治理、经济发展、体育、医疗等领域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描述,从认知、修辞、历史文化等角度探讨了战...
关键词:战争 隐喻 话语 认知 修辞 思维 
“医疗即战争”隐喻的认知话语研究被引量:13
《外国语文研究》2016年第5期26-35,共10页杨洋 董方峰 
华中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人文社科)项目"当代中国话语体系中的战争隐喻研究"(CCNU13A03004)资助
"医疗即战争"(medicine is war)是一个广泛存在于中外医学话语中的概念隐喻。本文详细解析了这一隐喻生成的认知基础以及认知、修辞、语言、历史文化等动因,并对其利弊进行了反思。战争隐喻有助于人们形象认识疾病的特征,动员医患积极...
关键词:疾病 战争 隐喻 认知 话语 
明清时期西方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被引量:2
《外国语文研究》2015年第1期20-27,共8页董方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明清传教士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研究"(12CYY002)阶段性成果
明清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和汉学家以拉丁语法体系为参照,对汉语语法进行了系统描写。其研究成果可以分为天主教、欧洲本土汉学家、新教三种类型,三者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鲜明特征。他们的研究在模仿的基础上完成了汉语语法体系的草创,以...
关键词:汉语语法 传教士 汉学家 语言学史 明清时期 
早期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对汉语语法的研究
《语言文化研究辑刊》2014年第1期64-73,共10页董方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传教士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研究”(项目编号:12CYY002)的部分研究成果
早期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是西方最早的汉语语法研究者,卫匡国、瓦罗、冯若瑟等人的语法作品是天主教传教士汉语语法研究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一方面模仿借鉴拉丁语法的框架,另一方面又力图接近汉语本身的特性,体现了天主教传教士语言学家...
关键词:汉语语法 天主教传教士 “拉丁眼镜” 汉语特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