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萍

作品数:20被引量:7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翻译翻译研究外宣翻译时政翻译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科技术语》《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学术月刊》《中国ESP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South China Sea”还是“South Sea of China”:翻译与中国国际话语权力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20年第2期88-96,共9页彭萍 
翻译是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手段,与一个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力密切相关。本文从“中国南海”的英语定名出发,探讨翻译与中国国际话语权力的关系,最后提出翻译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在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力的过程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南海 国际话语权力 翻译 
基于语料库的西藏白皮书内的专名翻译研究
《中国科技术语》2019年第4期34-37,共4页周江萌 彭萍 郭彧斌 
国家社会科学院基金项目“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下西藏时政外宣翻译研究”(17BYY054)阶段性成果;西藏民族大学201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西藏时政外宣翻译与西藏国际形象的提升”(XT-ZB201708)阶段性成果
西藏白皮书的编写与发布在外宣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其中西藏专名翻译规范性的重要性也较为突出。本文使用语料库的技术,对西藏白皮书内的专名翻译进行了分析。在专名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一名同译、一名多译、增译与省译并存、音译...
关键词:西藏白皮书 语料库 翻译方法 
从传播效果看西藏时政外宣翻译被引量:4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139-146,共8页郭彧斌 彭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下西藏时政外宣翻译研究”(项目号:17BYY054);西藏民族大学201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西藏时政外宣翻译与西藏国际形象的提升”(项目号:XT-ZB201708)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的外宣传播实质上属于'二次传播',即传播内容须借助外宣翻译者之手,才能够实现传播内容向目标受众的传播。而传播效果分析则无疑能够将对外传播与外宣翻译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为改进外宣翻译和外宣传播的质量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角。基...
关键词:时政外宣翻译 西藏 传播效果 
第一任美国驻华大使蒲安臣与其参与的中西翻译活动
《国际汉学》2019年第1期150-155,206,共7页彭萍 朱桀 
本文结合翻译研究中的"中间人"概念,通过文献梳理考证出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1820—1870)作为翻译活动的中间人,促成或参与了《人生颂》和《万国公法》在中国的译介,同时又通过摘译文将中国学者徐继畬所撰的《瀛环志略》一书介绍给...
关键词:蒲安臣 翻译中间人 《人生颂》 《万国公法》 《瀛环志略》 
西藏外宣翻译研究: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
《民族翻译》2018年第2期77-82,共6页李葆卫 彭萍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下西藏时政外宣翻译研究"(项目号:17BYY054)的阶段性成果;2017年度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西藏时政外宣翻译与西藏国际形象的提升"(项目号:XT-ZB201708)的阶段性成果
外宣与翻译密不可分,目前西藏外宣研究往往忽视翻译研究。另外,西藏外宣翻译实践存在以下问题:外宣翻译不足或冗余;民间宣传异军突起与翻译质量良莠不齐;翻译任务多样性与专业翻译队伍缺乏;外宣翻译语种单一与西藏周边语言多样性;时政...
关键词:西藏外宣 翻译研究 翻译实践 时政外宣翻译 
西藏时政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6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16-120,125,共6页彭萍 郭彧斌 周江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下西藏时政外宣翻译研究"(项目号:17BYY054);西藏民族大学201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西藏时政外宣翻译与西藏国际形象的提升"(项目号:XT-ZB201708)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基于对西藏自治区三个重要外事和外宣部门的调查,对目前西藏时政外宣翻译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认为,要提高西藏时政外宣翻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需要提高对翻译的重视程度,提高译者和审校的翻译伦理水...
关键词:西藏 时政外宣 翻译 
忠实还是自由?理性还是非理性:译者的伦理选择——罗宾逊与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思想比较被引量:1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7年第3期199-204,共6页彭萍 朱桀 
罗宾逊和切斯特曼在论述翻译伦理时均采用了译者视角,突出了译者在翻译行为中的交际对话伦理。但不同的是,罗宾逊充分肯定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译者的自由和显性作用,从而提高了译者的地位;而切斯特曼的伦理模式更突出译者"忠实"的规...
关键词:罗宾逊 切斯特曼 翻译伦理思想 比较 
社会叙述理论视角下的京剧译介初探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37-41,58,共6页彭萍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叙述理论与京剧英译和传播"(15WYB036)
按照社会叙述理论,京剧译介是一个完整的叙述过程,是一种社会叙述行为,其中译者、翻译发起人和相关管理部门、译入语读者以及观众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尤其是,在翻译策略方面,译者应该综合采取时空建构、选择性建构和标示性建构,才能保...
关键词:社会叙述理论 京剧译介 建构 
翻译研究的“历史转向”还是历史研究的“翻译转向”?——《欧洲近代早期的文化翻译》述评被引量:1
《语言文化研究辑刊》2016年第1期103-111,共9页彭萍 
《欧洲近代早期的文化翻译》(2007)是从史学角度研究翻译现象的论文集,全书共分翻译与语言、翻译与文化、翻译与科学三部分,收论文12篇,旨在填补重视译者对比而不重视文化对比、重视短期过程而不重视长期走向、重视理论史不重视实...
关键词:《欧洲近代早期的文化翻译》 历史转向 翻译转向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社会转向”综述被引量:10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40-144,共5页彭萍 卢青亮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叙述理论与京剧英译和传播"(编号:15WYB03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和"社会学转向"。通过梳理这两次转向的背景及流派、观点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出这两次转向是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一种必然,也是翻译研究本身发展的必然。从文化和社会学角度研究翻译...
关键词: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社会转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