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柯

作品数:10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西省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微生物冶金X4高产菌株更多>>
发文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工程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科学》《微生物学通报》《江苏食品与发酵》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药用食用真菌营养保健饮品的研制被引量:1
《江苏食品与发酵》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范贵增 马柯 王青牡 
采用食用茵深层液体发酵技术获得的香菇、黑木耳、灵芝;猴头、毛柄金线菌、金顶侧耳茵丝体,用胶体磨使茵体细胞壁破碎后进行酶解后加工成营养饮品。饮品中氨基酸总量均在2033.7mg·L-1以上,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均占31.85%以上。
关键词:食用菌 深层液体发酵 酶解 营养饮料 香菇 黑木耳 灵芝 生产工艺 
蜜环菌发酵保健饮料的研制
《江苏食品与发酵》2003年第4期21-23,共3页范贵增 马柯 熊大维 任新明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Quel)是同兰科天麻互为寄生的食药兼用真茵,本项目对蜜环茵发酵保健饮料研制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最佳工艺条件,发酵液中多糖含量高,添加6%复合甜味剂、0.1%L-乳酸及0.05%海藻酸钠等配制成饮料,...
关键词:蜜环菌 保健饮料 深层发酵工艺 工艺流程 成品检验 
1,6-二磷酸果糖制备研究Ⅱ.FDP的发酵工艺条件被引量:4
《江西科学》1999年第1期23-26,共4页范贵增 熊占 熊国真 马柯 杨一兵 
江西省科委重点项目
报道了1,6二磷酸果糖(FDP)的发酵工艺条件。采用菌株9518,细胞膜经透性改变后,在pH6.5的糖磷液(葡萄糖1.0mol·L-1、磷酸盐0.8mol·L-1)中,37℃发酵4h,FDP积累最高达72.17mg·...
关键词:二磷酸果糖 发酵 糖磷液 制备 FDP 
1,6-二磷酸果糖制备研究Ⅰ.菌种的筛选及培养条件被引量:3
《江西科学》1998年第4期237-241,共5页熊占 范贵增 熊国真 杨一兵 马柯 
江西省科委重点项目
介绍了1,6-二磷酸果糖产生菌的筛选和最佳培养条件的确定,在所筛选的菌种中9518、9519号菌株均具较高的产1,6-二磷酸果糖酶系活力。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pH6.5。
关键词:二磷酸果糖 菌种 筛选 培养条件 制备 
L-谷酰胺产生菌株的选育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江西科学》1998年第4期242-248,共7页马柯 徐建华 曹晖 岳峡 傅筱冲 
报道了L谷酰胺产生菌Bc-66诱变育种及其摇瓶发酵条件研究的结果。以黄色短杆菌ATCC14067为出发菌种,经逐级诱变处理,选育1株能高产L谷酰胺,副产物较少,且对磺胺胍具抗性的变异株Bc-66。在适宜的培养条件...
关键词:谷酰胺 黄色短杆菌 育种 发酵 菌株 
离子交换法分离L-谷氨酰胺的工艺研究被引量:4
《江西科学》1994年第3期155-161,共7页徐建华 曹晖 马柯 岳峡 任婷娘 
就应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B)及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G)分离提纯发酵液中L-谷氨酰胺(L-Gln)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确定离子交换分离法分离L-Gln的较佳条件为: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L...
关键词:L-谷氨酰胺 离子交换法 分离 
用坑道废水加细菌堆浸采场废矿和选厂尾矿中铜的研究
《江西科学》1993年第4期246-249,共4页肖美文 马柯 吴小琴 王玲 
用坑道废水加入5%—10%人工培养细菌液、堆浸某矿采场废矿、再用堆浸液搅拌浸出选厂含铜尾矿.浸出液用铁屑置换,生产海绵铜.废矿堆浸60—120d,铜浸出率达60%—88%;尾矿搅拌浸出15—30min,铜浸出率达73.83%,海绵铜品位为60%—81%.
关键词:废矿 尾矿 堆浸 海绵铜 细菌 废水 
微生物炼铜滤液中铜的测定
《江西科学》1989年第4期57-59,共3页吴小琴 肖美文 马柯 王玲 
本文从矿山实际出发,试用碘量法代替原子吸收法测定细菌冶炼酸沥滤液中的铜,建立起不用高档仪器、快速、准确地测定该类样品中铜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广(浸出液中铜含量在0.2—67g/1均可测定),精密度(RSD)为1.05%(...
关键词:微生物冶金  碘量法 
铜硫矿细菌浸出液中铁的测定被引量:2
《江西科学》1989年第3期56-59,共4页吴小琴 肖美文 马柯 王玲 
本文探讨了硫酸高铈测定细菌浸出液中铁的方法.硫酸高铈标准溶液的标定按改进了的光度-滴定法进行.结果表明,该法稳定、无毒,分析速度和准确度都较好.用于微生物炼铜工艺近两年,重现性较好,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微生物冶金  硫酸铈法 冶金 
L-谷酰胺高产菌株X4-23的诱变选育被引量:8
《微生物学通报》1989年第2期73-76,共4页徐建华 马柯 岳峡 龚建华 
采用钝齿棒状杆菌Hu7251为出发菌株,经亚硝基胍和硫酸二乙酯处理,用磺胺胍药物平皿进行定向筛选,获得L-谷酰胺(L-Gln)高产菌株X4-23。该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可积累33—35mg/ml L-谷酰胺。
关键词:L-谷酰胺 钝齿棒状杆菌 诱变育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