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顺明

作品数:14被引量:2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省天一中学更多>>
发文主题:迷思概念中学生物理观念匀强磁场高中物理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物理教学探讨》《物理之友》《物理教师》《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中物理课程思政资源开发路径探讨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3年第17期42-44,共3页朱顺明 蒋建明 
从哲学思辨、科学精神、社会意识、家国情怀四个方面,探讨高中物理课程思政资源开发路径,确保在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实现物理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中物理 思政元素 
探究迷思概念成因 形成正确物理观念被引量:2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年第16期1-4,共4页朱顺明 许耀升 
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物理迷思概念的澄清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E/2018/003。
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迷思概念,探究其形成原因,以期对发展学生正确的物理观念提供借鉴。
关键词:迷思概念 科学概念 物理观念 
基于三阶测试诊断高中生曲线运动中的迷思概念被引量:4
《物理教师》2021年第5期29-31,34,共4页朱顺明 李文娟 
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物理迷思概念的澄清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E/2018/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采用三阶测试对高中生曲线运动有关概念进行诊断研究,提出7种迷思概念类型.结合测试试题和半结构化访谈内容对学生迷思概念的成因进行深入探讨,对各种类型及对应学生所占的比例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发现错误类比型、情境错配型极易产生...
关键词:迷思概念 三阶测试 曲线运动 
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 探究迷思概念转变策略被引量:2
《物理教学探讨》2021年第3期9-12,共4页朱顺明 万坤 
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物理迷思概念的澄清策略研究”(C/E/2018/003)。
物理教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正确学习概念使知识得到传承,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物理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落实于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现了物理核心素养在概念转变过程...
关键词:迷思概念 转变策略 核心素养 
关于动态平衡问题的研究
《物理之友》2021年第1期41-43,共3页朱顺明 蒋建明 
展现五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对两力夹角一定的动态平衡问题进行研究,优化教师处理平衡问题的教学结构,丰富学生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 动态平衡 一题多解 
创建班级学习共同体——谈“三个学院”的创立与督查互助小组的形成
《科学咨询》2020年第30期34-34,共1页朱顺明 
通过文、理和综合院的创立以及督查互助小组的形成,学生间“自主、合作、探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实现了个体需要与集体需求的完美结合。大家各司其职,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进步,目的是营造团结、和谐,比学赶超的班级良好氛围。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学习小组 督查互助 
利用比较教学策略 促进迷思概念转变被引量:1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年第15期6-8,共3页朱顺明 沈福良 
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迷思概念,采用比较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物理观念。
关键词:物理观念 迷思概念 比较教学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实验情境教学——以“楞次定律”的教学为例被引量:14
《物理教师》2018年第5期32-34,共3页朱顺明 蒋建明 
实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创设真实的物理实验探究,关注科学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追求教学环境的多维互动,从而来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笔者以"楞次定律"这一节课为载体,用实验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 核心素养 物理情境 
教室文化中学生的精神气场培养
《中小学班主任》2018年第1期56-57,共2页朱顺明 
杜威说:"要想改变学生,必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学生也被改变了。"教室布置是学期初的一项重要工作,好比搬进新房前总需要先对房子进行设计装修一样,至于装修成什么样子,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具有"桃李...
关键词:中学生 教室 培养 气场 精神 文化 学习习惯 环境 
有效教学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实践性思考
《物理教师》2016年第12期12-14,共3页朱顺明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一种成功的教学行为.平时教师关注更多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而忽视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是否得到进步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基于这一点而提出的.针对教师在...
关键词:自我评价 过程性评价 成长记录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