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虹燕

作品数:13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学校德育关爱德育课程旅行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攀枝花学院学报》《中学历史教学》《中小学德育》《中国德育》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村落中的‘国家’”到“集镇上的‘国家’”——乡村学校德育文化空间变迁的个案研究被引量:1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100-108,共9页任虹燕 李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精准扶贫战略下凉山彝区乡村学校与社区协同机制研究”(17CSH054)。
学校坐落之地是对乡村学校德育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空间。学校布局调整使学校从村落迁移到集镇,学校是“村落中的‘国家’”这一“李书磊命题”应变为“集镇上的‘国家’”,要超越“村落视角”,发展出“集镇视角”来看待乡村学校德育文...
关键词:乡村学校 德育 文化空间 集镇视角 个案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三种德育价值
《教学与管理》2020年第13期20-22,共3页任虹燕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精准扶贫战略下凉山彝区乡村学校与社区协同机制研究”(17CSH054)的阶段性成果。
从德育视角来看,农村寄宿制学校具有三种价值:一是关爱农村儿童的寄宿生活,发挥道德价值,营造“寄宿而家”的学校生活;二是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中的优质德育资源,发挥文化价值,扩展儿童德性成长的文化空间;三是建构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化体...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 学校德育 学校教化 德育价值 
从“宿而不家”到“寄宿而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德育的困境及改进策略被引量:7
《当代教育科学》2020年第1期59-65,共7页任虹燕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精准扶贫战略下凉山彝区乡村学校与社区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CSH054)的研究成果之一
农村寄宿制学校使农村儿童的德育环境从家庭转移到学校,"寄宿而家"应是其根本价值导向。通过对个案学校的田野考察发现,实践中是"宿而不家",表现为生物需求制度化、师生关系匿名化和宿舍管理惩罚化,对农村儿童德性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关键词:德育评价 农村寄宿制学校 德育 关爱价值 儿童德性 
道德的寄宿制学校管理应回到童年——母爱的视角被引量:1
《中小学德育》2019年第12期15-18,共4页任虹燕 
研究者从自身的寄宿制生活经历中认识到学校德育应该基于关爱。从做母亲的家庭生活中,发现寄宿制学校管理因缺乏“家庭感”而使儿童陷入“宿而不家”的境地。学校和家庭具有共同的成人—儿童关系结构,应从家庭中的“父母教育学”来建构...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管理 母爱 学校德育 
分离、转换、融入:傈僳族葬礼中的过渡礼仪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1-5,共5页任虹燕 
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研究生优秀论文培育基金课题“乡村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校研字[2015]5号)
在对傈僳族葬礼的仪式过程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运用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过渡礼仪”的概念,和维克多·特纳葬礼研究中的“阈限”理论,对傈僳族葬礼的“过渡礼仪”进行了分析。尸体、灵魂和服丧者都要经过特定的过渡仪式,在族群习俗规...
关键词:傈僳族 葬礼 阈限 过渡礼仪 
从关爱到规训——反思农村学校宿舍管理中的惩罚问题被引量:4
《中国德育》2018年第22期27-30,共4页任虹燕 
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度研究生优秀论文培育基金课题"乡村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校研字[2015]5号)研究成果
农村寄宿制学校因编制限制可能聘用临时人员进行宿舍管理。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缺乏正确的学生管理知识,为了树立权威来维持宿舍纪律,在"借用"正式权力的同时,与在编教师"合谋",建构了以处理学生身体为核心的惩罚术,使基于关爱体系的寄...
关键词:宿舍管理 惩罚 关爱体系 权威与爱 
从一道相似性极高的例题说开——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高考历史图文题的关联性
《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第4期64-66,共3页任虹燕 
本文以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历年高考试卷图文题为例,从文字的书法艺术、文字的繁体与简体、文字的时间信息解读等高考历史图文题的出题思路,探讨大陆和台湾高考历史考试题相互借鉴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大陆 高考历史 文题 台湾省 中国 关联性 相似性 例题 高考试卷 
民族聚居区彝族学生德育发展问题研究——以四川省攀枝花市Y中学为样本
《中国民族教育》2018年第4期56-58,共3页任虹燕 
在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聚集在一个学校上学,在适应并学习主流文化的过程中,学校教育的导向是道德教育国家化,少数民族学生的习俗、语言与汉族学生不同,从而成为他们德育认知和德育行为的障碍。彝族学生德育发展的障碍...
关键词:学生德育 民族聚居区 隔代教育 彝族学生 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 攀枝花市 
思维·管理·价值——对大数据引发德育大变革的思考被引量:1
《中小学德育》2018年第3期9-12,共4页任虹燕 
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研究生优秀论文培育基金课题"乡村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校研字[2013]8号33)研究成果
大数据和云计算引发了德育大变革,新的科技为德育变革注入了新的动力。伴随信息革命的推进,德育也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变:道德教育的思维模式、管理手段和价值判定悄然发生变化。德育工作者应该主动接受大数据洗礼,让长期以来偏重于情感...
关键词:云计算 大数据 德育 思维 
研学旅行课程在实践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5
《中小学德育》2017年第9期24-26,共3页任虹燕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研学旅行课程在中小学校的实施,在推行过程中,许多学校对研学旅行课程认识不足,定位不准,暴露出一些问题盲区。对此,须从课程论的视角出发,对研学旅行课程的课程属性、课程开发、课程评价等逐一厘清。
关键词:研学旅行 课程 盲区 评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