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超

作品数:15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知识论西学《四库全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学术月刊》《哲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中释西何以可能?——《四库全书总目》对西学文献的分类问题探微被引量:1
《四库学》2017年第1期112-125,共14页张永超 
明清之际以耶稣会士为中介中西文化得以再次交会,《四库全书》对西学文献之收录囊括了天文、地理、音乐、历算、水利、伦理学等56种著作。基于《四库全书总目》对西学的看法与评价,可以看到其误解有三:第一,学术不分,以术为学舍本逐末;...
关键词:《四库全书》 西学观 思维方式 
“新文化”语境下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及其重建可能——兼论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价值与限度被引量: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9,共9页张永超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中的知识论问题研究"(14CZX028)
学界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表现为由于中西分属不同的文明系统,因此注重逻辑分析的论证方法不可用于注重了悟、体验、践行的中国传统。此种方法论困境的产生以"异质他者"作为理解中西文明的理论预设,这是一种前提谬误,"异质他者...
关键词:中国哲学 方法论 问题域 胡适 冯友兰 
明清之际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及对西学观的影响:以耶稣会士翻译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在《四库全书》中的反映为例被引量:1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17年第1期347-368,共22页张永超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ZX028)“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中的知识论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明清之际以耶稣会士为中介,中西文化得以再次交会。《四库全书》对西学文献之收录囊括了天文、地理、音乐、历算、水利、伦理学等56种著作。以耶稣会士所翻译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在《四库全书》中的反映为例,尽管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与...
关键词:《四库全书》 中国 西学 亚里士多德 思维方式 
从思维方式上探究新文化运动时期观念革新的限度与意义——兼与明末清初西学观念传入比较被引量:2
《关东学刊》2017年第2期27-35,共9页张永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中的知识论问题研究"(14CZX028)
中西文化接触良久,隔膜依旧。新文化运动的价值表现为由"器物""制度"而深入到"文化层面"回到人自身,因此有种种新观念之引进与提出。然而问题在于,新观念只是某种思维方式运思的结果,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产生"新观念"的理性思维方式而非直...
关键词:新观念 思维方式 重建 
“第一届中国当代死亡问题研讨会”会议综述被引量:1
《医学与哲学(A)》2017年第3期96-96,F0003,共2页刘君莉 张永超 
2016年11月12日,“第一届中国当代死亡问题研讨会暨华人死亡研究所筹建倡议会议”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雷爱民博士和郑州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张永超博士发起,有来自内地、台湾、澳门30多位专家学者...
关键词:死亡哲学 中国内地 会议 综述 清华大学 专题研讨会 博士后 郑州大学 
20年来两岸学界关于“生死问题”的不同进路及其比较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80-85,共6页张永超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重大研究项目(11JJD720017)
生死问题构成人生的起点与终点。学界关于"生死问题"的研究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大陆学者段德智与郑晓江等分别基于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儒释道精神所做的关于"西方死亡哲学"和"中国生死智慧"的进路,在生死观探讨中,大陆学者也逐渐由生死智...
关键词:死亡哲学 死亡学 生死学 生命教育 
冯友兰思想研究的理论困境及其可能路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12-15,共4页张永超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重大研究项目(11JJD720017)
冯友兰思想研究在当前学界所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问题意识匮乏、研究方法缺失和研究目的模糊;此种困境不是具体的文本选择、问题筛选等疑惑,而是面临着一种研究范式的转化。困境形成的原因则在于我们脱离了冯友兰等前辈学者所经验的社...
关键词:新理学 方法论 问题意识 
论传统教育思想中“德性”与“学问”观念之现代演进——以蔡元培先生之大学教育理念为例
《教育科学文摘》2014年第6期39-41,共3页张永超 
“尊德性”与圣人理想1.“尊德性”与圣人理想相对于“礼”来说,孔子更重视“仁”,他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篇”),可见礼并不指外在之物质甚或是礼仪形式,这正如乐并非指的是钟鼓器...
关键词:大学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思想 现代演进 “德性” 蔡元培 学问 “仁” 《论语》 
论传统教育思想中“德性”与“学问”观念之现代演进——以蔡元培先生之大学教育理念为例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110-114,共5页张永超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中的知识论问题研究"(编号:14CZX028)
以儒家为主干之传统教育思想具体表现为"尊德性"和"道问学",前者主要是指"发乎本心"、对性善的发挥与坚守,具体表现便是孝悌之道,由此推广开来便是仁民爱物的实现;后者虽然与向内反省之"尊德性"不同而表现为"格物穷理",但这只是对本心...
关键词:德性 学问 蔡元培 大学教育 
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问题与方法——兼评胡军教授新著《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哲学分析》2014年第5期183-189,共7页张永超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中的知识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CZX028)的阶段性成果
引言:为何"中国哲学现代转型"成为问题?北京大学哲学系胡军教授新著《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1于2013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未名·观点丛书"之一出版,该书共分四个部分:"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尝试"...
关键词:现代转型 中国哲学 教授 胡军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统哲学 哲学系 批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