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丽萍

作品数:15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高校当代大学生呼唤母性意识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社会科学家》《学术交流》《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本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三观”教育实效性探析被引量:2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年第5期75-77,共3页耿丽萍 
新时期高校思政课"三观"教育应从人本视角出发,树立人本教育理念。文章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三观"教育背离人本方向而低效的倾向,提出有效的人本教育策略,即: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抓住"三观"教育的根本性;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确保...
关键词:人本视域 高校 思政课 “三观”教育 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职业成功观误区构成与引导对策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年第15期14-15,共2页耿丽萍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一种外在的、世俗的、功利性的成功观在大学校园里呈蔓延之势,一些大学生在人生设计上陷入扭曲的、错位的职业成功观的误区。针对这一情形。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职业成功 成功观 成就事业 功利主义 人生价值 学生选择 社会责任感 择业观 人上人 
当代大学生职业成功观误区探析被引量:3
《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73-76,共4页耿丽萍 
2010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201010LX107)阶段成果
大学生的职业成功观对整个社会发展进步起关键性作用,但当前一些大学生陷入了职业成功观的误区,表现在:做"人上人"的职业理想,功利主义的职业取向,成功/失败二元化的职业评价标准,速成的职业心理,不良的职业观抑制大学生的创造活力,容...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成功 职业成功观 
高校情境德育二元融合机制探究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第9期56-58,共3页耿丽萍 
近些年情境德育在高校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教学实践证明,情境德育运行模式的主要环节都交织在一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二元关系中,这些二元关系的有机融合是情境德育产生实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只有通过对情境德育二元融合机制的...
关键词:高校 情境德育 二元融合 机制 
墨家“非儒”思想的现代价值
《沧桑》2011年第4期71-74,共4页耿丽萍 
墨学产生于儒学背景,而后"非儒"倾向却十分明显。汉代以降,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环境使儒学独显,墨学隐而不彰。但在今天看来,墨家一些"非儒"思想蕴涵着具有历史穿透力的现代价值。这主要体现为":天志"观否定"君王至上"的平等意识、"兼爱...
关键词:墨家 “非儒”思想 现代价值 
从公共事件思考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与构建被引量:4
《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7期124-126,共3页耿丽萍 
近年来,与政府职能相关的个体事件不断演变为公共事件,折射出政府公信力缺失的现实。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动摇政府合法性地位、摧毁社会信用体系和阻碍中国法治进程。为此,要从树立现代执政理念、切实发挥制度功能、建立...
关键词:公共事件 政府 公信力 
对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现实思考被引量: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200-202,共3页耿丽萍 
近几年,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不断升温,呈现出非常的态势。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令人担忧、引人深思,我们应冷静地分析、探索这一现象隐含的社会症结以及产生的现实原因,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期使之降温,最终使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现象回...
关键词:大学生 考公务员热 思考 
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的依据与机制探索被引量:3
《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21期65-66,共2页耿丽萍 
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当今时代的理想人格,确立培养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德育目标具有有力的现实依据,并需要有效的德育机制支撑才能得以实现。学校德育必须确立培养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德育目标,进而着力建构情境创设、价值引导、自主建构和实践...
关键词:主体性道德人格 德育目标 德育机制 
回归生活——高校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理念被引量:1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41-43,共3页耿丽萍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脱离实际生活而一味地追求理想化、政治化和知识化的教育,致使德育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和生活的确证而流于虚空、形式和无效,回归生活是高校德育的根本出路。为此,高校要奠定立足课堂德育、创建环境德育、补充网络德...
关键词:高校德育 生活德育 改革 创新 
抵御道德双重人格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消解
《学术交流》2009年第3期29-31,共3页耿丽萍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当今中国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实践主体充分的精神自觉。就人的主体精神而言,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双重人格现象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极为有害的消解作用。对此,我们要在重视他律机制建设、防止...
关键词:道德双重人格 社会主义荣辱观 消解 异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