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婷

作品数:40被引量:19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学术高校教育研究《今日美国》《纽约时报》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宏观质量研究》《中国高教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高教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来源与转化
《大学教育科学》2025年第2期40-49,共10页黄亚婷 陈嘉诚 
浙江省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专项一般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理论研究”(24YJRC02ZD-2YB);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对198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设立以来的1161份博士学位论文中的9046个核心概念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在经典学科论范式主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形成了以“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为核心的本土理论性话语群及其广泛应用后的实践性话语群...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 概念来源 话语体系 话语形态 创造性转化 
研究生推免制度的“拔尖”悖论——一项基于整合性学生发展分析框架的质性研究
《江苏高教》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黄亚婷 潘仁同 
2024年度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浙江省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机制研究”(2024C25012)。
研究生推免制度运行至今为中国教育强国事业供给了一大批优秀的拔尖人才,既是提高中国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又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体系的重要部分。“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推免制度承载的重要政策使命,结合吉...
关键词:研究生推免制度 拔尖创新人才 “拔尖”悖论 学生发展理论 
促进或抑制: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被引量:1
《中国高教研究》2024年第11期29-36,共8页王思遥 黄亚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学术型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多元化:宏观结构与趋势预测”(24YJC880136)的研究成果;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基金资助(SKYC2024007)。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促进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同时,诱发了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身并不具备直接塑造大学生创造力的能力,其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取决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以及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伦理边界意识。技...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 大学生创造力 自我调节学习 不当使用 
世界一流大学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动因、策略与成效--基于结构化理论分析框架的考察被引量:1
《外国教育研究》2024年第11期93-110,共18页黄亚婷 刘子涵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23年度一般课题“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影响第一代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政策效应评估”(项目编号:23NDJC074YB)。
全球性问题的叠加效应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日益凸显,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因此,考察世界一流大学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动因、策略与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在结构化理论...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生就业 结构化理论 实践模式 
何以跨界融合:美国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研的创新机制
《比较教育研究》2024年第10期52-63,共12页黄亚婷 刘子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我国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研的实践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IA230174)。
超越权力边界、资源边界与学科边界的跨界融合,作为加强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研的本质要义和关键抓手,深刻影响着美国的科技创新成效。基于无边界组织理论构建"跨垂直边界治理—跨水平边界治理—跨学科边界治理"框架,对 9 所美国国家实验...
关键词:美国研究型大学 有组织科研 跨界融合 无边界组织理论 
日本研究型大学的有组织科研模式研究被引量:1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年第2期20-29,共10页王思遥 黄亚婷 
2024年度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浙江省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4C25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世界顶级国际研究基地计划”(WPI计划)是日本研究型大学以有组织科研形式响应“科技创新立国”发展战略的重要行动。加入该计划的研究型大学项目凭借其卓越的有组织科研模式为日本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强矩阵式”的组织结...
关键词:有组织科研 日本研究型大学 WPI计划 协同治理 
缘何走出象牙塔?——三元交互理论视角下博士毕业生的非学术职业选择被引量: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4年第5期42-52,共11页王思遥 黄亚婷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22年度一般课题“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影响第一代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政策效应评估”(编号:23NDJC074YB)。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探究了博士毕业生非学术职业选择的形成机制。通过分析1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333名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发现,经济压力、导师指导及就业环境是形塑博士毕业生物质偏好和职业前景认知的重要因素。经济压力并不能直接...
关键词:博士毕业生 非学术职业选择 三元交互理论 物质偏好 职业前景 研究生教育 
我国中小学课堂话语互动失效现象的归因探究——基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思考被引量: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33-141,共9页刘子涵 黄亚婷 
浙江大学2022年度德育与学生发展研究课题“发展共同体视角下的新型导学关系研究”(22DYKT04)的阶段性成果。
话语互动本质和互动实践之间的身份结构性悖论和对话价值性悖论内嵌于中小学课堂之中,致使教师与学生共同面临着消极沉默、虚假互动、话语区隔等课堂话语互动失效的非预期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质量。课堂话语互动表面是教...
关键词:中小学课堂 课堂话语 互动失效归因 社会学新制度主义 
混合课程中本科生的深度学习何以发生:基于“教学-社交-技术”三角框架的考察被引量:4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3期107-118,共12页黄亚婷 龚雨欣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22年度一般课题“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影响第一代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政策效应评估”(项目编号:23NDJC074Y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混合课程是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兴产物。基于虚拟学习共同体理论,以某“双一流”高校的1179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构建路径分析模型对混合课程中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展开探讨。结果发现:教学内容、合作学习、教...
关键词:混合课程 学习共同体 深度学习 数字化 
高校学生转专业满意度及其影响机制
《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22年第6期91-101,共11页顾建民 江美芬 黄亚婷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19XXJC03ZD);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项目(ig20190582)的部分成果。
长期以来,高校转专业实践一直被学生“不满意”困扰。学生满意度理论能为解释和评判高校转专业工作提供学理支撑。为探究高校学生转专业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学生期望能够显著负向...
关键词:高校 转专业 学生满意度 质量感知 价值感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