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作品数:8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语言《美国牧歌》美国梦意向性隐喻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南昌高专学报》《知识窗(教师版)》《江西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浅析《美国牧歌》中的悲剧人物塞莫尔·利沃夫的美国梦被引量:1
《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第5期35-36,39,共3页舒亭亭 刘颖 余雪琳 
《美国牧歌》是美国当代小说家菲利普·罗斯近20年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通过关于一个犹太家族衰败和堕落即塞莫尔·利沃夫的美国梦的悲剧故事展现了美国社会某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信仰。本文主要分析了塞莫尔·利沃夫的...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 《美国牧歌》 美国梦 塞莫尔·利沃夫 
《美国牧歌》中的美国梦与犹太性被引量:1
《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第11X期30-32,共3页刘颖 李玮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江西高校外国语言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反叛”还是“妥协”——对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1WX310
美国当代小说家菲利普·罗斯在《美国牧歌》中表现了战后数代美国犹太人的美国噩梦,探究了犹太传统与美国社会文化在美国犹太人身上呈现出的张力冲突,显示了他对美国犹太人的犹太性和美国梦矛盾而又统一的看法。本文试图以塞莫尔·利沃...
关键词:《美国牧歌》 塞莫尔·利沃夫 美国梦 犹太性 
从关联理论看汉诗英译的人称处理--以《红楼梦》中古诗的英译为例被引量:2
《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246-250,共5页贾卉 刘颖 
由于汉语诗词讲究精练含蓄,常常不用人称代词或指代不明,这给译者在主语的判断和人称的选择上带来了困难,但是也为译者提供了比较自由的阐释空间。从关联理论出发,汉诗英译时人称必须明示,译者应根据作者的交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
关键词:关联理论 汉诗英译 人称代词 
情感因素研究对改进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
《南昌高专学报》2006年第6期67-69,共3页余通 刘颖 余雪琳 
江西省省级教改课题的部分内容。
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是现代外语界的一项重要研究。文章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和听力测试练习,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情感因素与英语听力训练的关系:情感因素的种种负面表现是学生听力水平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情感因素 二语习得 听力教学 负面情绪 
语域分析模式与翻译评析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191-193,共3页刘颖 黄淑芳 
韩礼德语篇分析的理论被引入翻译研究以来,已有众多研究者利用语域理论分析不同文体的翻译问题。本文利用刘泽权提出的模式,对惠特曼的《啊,船长。我的船长。》的原文及四种译本进行语域分析与对比,证明语域分析的完整模式不仅适用于不...
关键词:语篇 语域分析模式 翻译评析 
论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
《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第6期63-65,共3页刘颖 钟宇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不懂目的语文化的人是不可能掌握好目的语的。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教学,帮助学生从语言现象中发现文化,再通过掌握文化去指导外语学习与实践,培...
关键词:语言 文化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 
论外语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与完善
《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第5期92-93,共2页刘颖 余雪琳 舒亭亭 张林华 
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学说是其理论基础。多年实践证明,交际法是适应现实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外语教学法思想。但它也有不足之处,仍需不断完善。
关键词:英语教学 交际法 发展 完善 
论死隐喻的辩认与“复活”被引量:4
《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第3期20-21,共2页汪雪琴 刘颖 
隐喻性是语言本身的一个特征。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长期的习惯性的使用逐渐使某些隐喻失去意向性,变成了死隐喻。人们往往对日常词语中隐含的死隐喻习而不察,而这些死隐喻在特定的语境中仍然能够复活。对活跃隐喻和死隐喻...
关键词:隐喻 复活 本质特征 意向性 习惯性 语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