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银

作品数:13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机器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电液伺服系统更多>>
发文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液压与气动》《机器人》《自动化与仪表》《机床与液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自适应控制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1994年第5期9-11,2,共3页王昌银 林建亚 路甬祥 
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科学基金;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金资助
采用李雅普诺夫函数法,设计了一个信号综合形式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MRAC),该控制器算法简单,易于微机实现。文中给出了部分实验结果。
关键词:机器人 自适应控制 微机 
诊断型专家系统外壳DESS—Ⅱ
《微机发展》1994年第4期7-10,共4页杜长征 王华民 邓景桐 陈兆有 刘文迅 刘西瑜 王昌银 谢辉 张锐发 徐晨 李路 王新民 
本文叙述了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VisualBASIC、FOXPRO等工具开发的诊断型专家系统开发环境。
关键词:知识表示 推理机 专家系统 诊断型 
机器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智能模糊控制被引量:1
《机器人》1991年第4期17-21,共5页王昌银 王应建 林建亚 路甬祥 
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科学基金;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
本文针对机器人的关节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特点,应用模糊集和人工智能原理设计了一种简单的智能模糊控制器.计算机仿真和实时控制实验结果均表明,智能模糊控制能有效地克服机器人系统固有的变惯量、非线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此外,该控制...
关键词:机器人 伺服系统 模糊控制 
机器人关节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航天控制》1991年第1期60-66,共7页王昌银 王应建 林建亚 路甬祥 
本文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案(MRAC),用以改进机器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性能。试验表明,MRAC控制器能大大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和定位精度,并使系统伺服跟踪能力显著改善。
关键词:机器人 自适性控制 伺服系统 关节 
液压机器人关节的专家控制研究
《机床与液压》1991年第3期2-4,共3页王昌银 林建亚 王应建 路甬祥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无模型专家控制器,并给出相应的理论和构造方法。经过对一机器人进行微机实时控制实验表明,专家控制能显著提高机器人关节系统的动态性能、定位精度及抗干扰能力,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关键词:机器人 专家控制 微机 关节系统 
基于超稳定性理论的机器人关节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黑龙江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91年第1期1-4,共4页王昌银 王应建 林建亚 路甬祥 
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基金;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科学基金资助
本文针对机器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特点,应用POPOV的超稳定性理论,设计了机器人关节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来提高机器人的位置精度和跟踪性能。实验表明,该控制器能够克服机器人系统固有的时变、非线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位置...
关键词:机器人 自适应控制 稳定性 关节 
机器人关节最优状态反馈控制
《机床与液压》1991年第2期11-14,共4页王昌银 林建亚 路甬祥 
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基金;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金
本文针对机器人关节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特点,运用最优线性二次型控制系统设计原理,设计出了机器人关节最优状态反馈控制器,并用一种简单方法来克服系统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实时控制实验证明其有效性。
关键词:机器人 关节 最优状态 电液伺服 
机器人电液伺服关节的仿人智能控制实践
《机器人》1990年第5期25-29,共5页王昌银 王应建 林建亚 
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科学基金;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为解决关节式液压伺服机器人的动态控制问题,使机器人达到希望的响应要求,本文根据仿人智能控制器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新的改进算法,并针对喷漆机器人的关节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进行了在新的仿人智能算法下的计算机仿真和实时控制研究.实验...
关键词:机器人 电液伺服关节 智能控制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仿人智能型模糊—自适应控制
《机械与电子》1990年第6期10-11,共2页王应建 王昌银 林建亚 
本研究课题得到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基金及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基金的资助
本文针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本身固有的非线性等特点,设计和实现了一种仿人智能型模糊一自适应控制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显著地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稳态定位精度,有效地克服非线性等因素的影响,且对参考模型不敏感,表现...
关键词:电液伺服系统 自适应控制 模糊控制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变结构控制
《自动化与仪表》1990年第3期19-20,共2页王昌银 王应建 林建亚 
1 前言影响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动态特性的主要非线性因素有:a.伺服阀具有的死区;b.液压缸摩擦力;c.系统零漂;d.动铁式比例电磁铁的滞回死区。上述诸因素引起的系统非线性对于提高系统动态特性带来了困难,在这里,那些依赖于对象的精确数学...
关键词:电液位置 伺服系统 变结构控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