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华

作品数:15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华兹华斯《失乐园》弥尔顿文学作品文体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国外文学》《中国比较文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走向冰山水下世界的宽阔路径——“心理空间”之于《白象似的群山》被引量:6
《国外文学》2005年第2期95-100,共6页徐莉华 
海明威和福克尼都以冰山为喻体来阐述各自的文学创作原则或语言学理论。后者的“心理空间”理论从逻辑上可视为海明威小说水上和水下世界的中介。以《白象似的群山》为范例,通过挖掘其中多层次的“心理空间”,尝试性地寻找海明威水下世...
关键词:《白象似的群山》 海明威 “心理空间” “冰山原则” 文学语言 美国 小说 
话语和话语情景——《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话语层次被引量: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87-90,共4页赵颖 徐莉华 
 Booth认为在实际读者和文本之间有隐含读者,在文本和实际作者之间有隐含作者。Leech和Short认为小说中有四个层层嵌入的话语层次起作用:作者和读者,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叙述者和对话者,以及角色和角色之间的话语层次。福克纳在短篇小...
关键词:《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福克纳 短篇小说 话语层次 叙述方式 
两位女性命运的解读——爱斯美拉达与海丝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36-40,共5页张军 徐莉华 
《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斯美拉达与《红字》中的海丝特两人的命运有诸多相关之处 ,通过分析她们悲剧形成的原因 ,以及对她们的生存环境、思想行为、情感经历的分析 ,两位女性在情感问题上的悲剧及其原因得到了揭示。
关键词:宗教 爱情 命运 
禁果与僧侣——弗罗洛与丁梅斯代尔的剖析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168-172,共5页张军 徐莉华 
雨果是 19世纪法国文坛的浪漫主义领袖 ,他用浪漫主义手笔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一个宗教的叛逆者———副主教弗罗洛 ;霍桑是 19世纪美国文坛的著名作家 ,也采用浪漫主义手法的他在《红字》中雕琢了一个宗教的妥协者———牧师丁梅...
关键词:雨果 法国 浪漫主义手法 《巴黎圣母院》 《红字》 小说 基督教 弗罗洛形象 丁梅斯代尔形象 人生理念 
战争、美女、道义、神话——格萨尔王与荷马史诗管锥之比(英文)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257-261,共5页徐莉华 
本文在论证了古希腊荷马史诗和我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具有从氏族向奴隶社会转变的历史同步性基础上 ,从战争与美女、道义、神话三个方面主要围绕《伊利亚特》和《霍岭大战》进行比较。侧重对不同之处的考察和论证。在第一个方面的论证中...
关键词:格萨尔王 荷马史诗 希腊 中国 藏族 奴隶社会 《霍岭大战》 《伊利亚特》 
文体学对文学作品英译汉的一个挑战——从《古舟子咏》的动词时态和名词大写谈起被引量:2
《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4期128-136,共9页徐莉华 
英语文体学研究文学作品文字层面的文字大写和语法层面的时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中出现了这两个项目的变异.解读这些变异得出的结论,是该诗歌的道德寓意由此被推向绝对真理的境地.但由于汉语语言在这两个项目上的空...
关键词:《古舟子咏》 柯勒律治 英国 诗歌 浪漫主义 动词 时态 名词大写 文体学 文学作品 英译汉 
《老人与海》主题的微观再透视被引量:4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77-79,共3页薛海燕 徐莉华 
海明威的传世佳作《老人与海》的主题意义深刻 ,主人公桑提亚哥的孤独与坚强以及他作为大写意义上的人早已为评论界所公认 ,但对采用何种语言手段收到此种效果却论及甚少。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 ,可见小说行文间是用了引语和人称的手段来...
关键词:《老人与海》 主题 海明威 文学评论 小说 美国 桑提亚哥形象 文学文体学 引语 人称 
文体学之于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82-84,共3页徐莉华 
文体学知识可直接用于解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题中的某些问题 ,如听力中对说话者身份和含义的判断 ;词汇中某些同义词的辨析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中语篇照应和行文逻辑等。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有文体学知识 ,大学生在掌握英语同时 。
关键词:文体学 大学英语 六级考试 四级考试 试题 英语教学 词汇 同义词 完形填空题 阅读理解题 听力题 
文辞雅化和韵律变形——评华兹华斯诗歌的中文翻译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254-256,共3页徐莉华 
华兹华斯诗歌的中文翻译存在着文辞雅化、韵律再现和保持文风、韵律变形两种倾向 ,它们各有其利弊得失 ,又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原诗意境的传达。华兹华斯是英国诗坛的创新人物 ,他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诗风 。
关键词:文学翻译 华兹华斯 文辞风格 韵律 
我国五四时期的另一种翻译走向——评朱湘的英诗翻译被引量:7
《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第4期58-66,共9页徐莉华 徐晓燕 
朱湘时逢我国五四时期,应时代大潮而提笔进行英诗翻译,他内向忧郁的性格决定了他选译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济慈等人的诗歌.朱湘翻译英诗直译与意译并用,十分注重音韵和节奏,他的意译不仅是为了协韵,还要在不脱离原诗意境的前提下表现自...
关键词:翻译 英诗 原诗 直译与意译 译语 重音 音韵 朱湘 华兹华斯 诗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