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丹丹

作品数:18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跨文化传播叙事译名一带一路越剧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东南传播》《科技信息》《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外文学会专题研究项目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先锋与恪守--伍斯特剧团对品特《房间》的改编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12期46-49,共4页陶丹丹 
浙江省教育厅高校国内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美国剧场先锋伍斯特剧团研究”(编号:FX2021121)。
美国先锋戏剧的领军者伍斯特剧团,以其创新精神和跨界艺术实践,被誉为戏剧界的“前卫标杆”。剧团曾对哈罗德·品特的首部剧作《房间》进行了改编,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通过解构和拼贴等后现代艺术手法,打造出了一部中西合璧的特别之...
关键词:先锋戏剧 伍斯特剧团 品特 《房间》 跨文化改编 
抗战时期英美戏剧在上海与重庆的译介和影响
《影剧新作》2023年第2期129-138,共10页陶丹丹 
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英美戏剧汉译史研究(1904—2020)”(项目批准号:21YJC 740049)的阶段性成果。
抗战时期上海与重庆先后成为了全国外国文学翻译出版的主阵地,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英美戏剧作品的译介。本文考察了1937年至1945年上海与重庆出版和上演的英美戏剧译作,探讨了英美剧作在战时两地的译介概况、特征及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战...
关键词:抗战时期 英美戏剧 上海重庆 译介 
英国汉学家德庇时与中国戏曲的对外译介被引量:2
《戏剧文学》2021年第10期74-80,共7页陶丹丹 
德庇时是第一位译介中国戏曲的英国汉学家。本文通过梳理其有关中国戏曲的译本和著作,归纳和总结了德庇时译介中国戏曲的动机、特征和意义。
关键词:德庇时 中国戏曲 对外译介 跨文化比较 
越剧海外剧场翻译研究——基于洛杉矶越剧团演出录像的分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101-107,共7页陶丹丹 
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非遗对外传播的多维叙事路径研究--以越剧为例”(135D029);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2020年度院级科研重点项目“越剧海外传播中的剧场翻译研究”(KY2020C02)
剧场翻译是越剧海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剧场翻译与剧本翻译的区别出发,考察越剧海外剧场翻译的语境因素,以洛杉矶越剧团在美国的演出录像为例,对越剧经典折子戏的剧场翻译策略进行多视角分析。结果表明:越剧海外剧场翻译是一...
关键词:越剧 剧场翻译 创造性叛逆 海外传播 
跨文化纪录片对中国非遗的间性叙事
《东南传播》2020年第11期13-15,共3页陶丹丹 
绍兴文理学院科研重点项目“中国‘非遗’外译传播的叙事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SK005);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非遗对外传播的多维叙事路径研究——以越剧为例”(课题编号:135D02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支点国家文化产业优先合作领域的战略选择研究”(项目编号:16BXW063)的阶段性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对外传播有助于推动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跨文化纪录片是中国非遗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遵循间性叙事的原则,在叙事目的、叙事理念和叙事策略等方面消除自我中心主义,融入他者文化思维,促进...
关键词:跨文化纪录片 中国非遗 间性叙事 对外传播 
戏曲外译之主体间性研究——以越剧《梁祝》英译为例被引量:3
《四川戏剧》2020年第1期83-86,共4页陶丹丹 
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中国戏曲外译之主体间性研究——以越剧《梁祝》英译为例”(课题编号:135D005)的最终研究成果;绍兴文理学院2019年度校级科研重点项目“中国‘非遗’外译传播的叙事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SK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体间性用于揭示参与语言交往的自我和他者之间的交互主体关系。主体间性视阈下,中国戏曲的对外翻译应消除文化主体的自我中心主义,关注他者文化的需求或期望,倡导多元文化主体间的对话。越剧《梁祝》舞台艺术片的英译彰显了主体间性...
关键词:戏曲翻译 主体间性 多元文化 翻译规范 
“一带一路”中国戏剧跨文化传播:问题与进路被引量:3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56-59,共4页陶丹丹 
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国戏曲外译之主体间性研究——以越剧《梁祝》英译为例”(135D005);绍兴文理学院校级人文社科类科研重点项目“中国‘非遗’外译传播的叙事策略研究”(2019SK005)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戏剧的跨文化传播已成为推动我国文化外交的重要途径。在传播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基于不同地域、宗教、文化、社会背景的目标受众审美期待和消费诉求挖掘;二是基于自我和他者交互主体关系的中国...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国戏剧 跨文化传播 
“一带一路”国际新闻英汉编译中的叙事建构被引量:1
《东南传播》2019年第12期70-71,共2页陶丹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支点国家文化产业优先合作领域的战略选择研究”(项目批准号:16BXW063)的阶段性成果.
新闻编译是一种具有建构性的再叙事。编译者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会融入本民族的社会价值观,对原新闻故事中的某些叙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针对国际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参考消息》编译者通过采用多种叙事策略,解构了原报...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新闻编译 叙事建构 
“非遗”跨文化传播的叙事路径研究被引量:4
《四川戏剧》2019年第4期35-39,共5页陶丹丹 
2017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非遗’跨文化传播的叙事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N57)阶段性成果
叙事是传播"非遗"的一种独特而有力的工具。多元化的叙事聚焦、情景化的叙事结构、诠释自我与融合他者的叙事语言,构建起"非遗"跨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以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邀请他们对中国"非遗"的蕴意做出多维度的阐释,引领...
关键词:“非遗” 叙事 阐释 译名 跨文化传播 
情景化叙事:“非遗”跨文化传播的有效策略被引量:3
《东南传播》2018年第10期68-69,共2页陶丹丹 
2017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非遗’跨文化传播的叙事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N57)的阶段性成果
情景化叙事以清晰的叙事逻辑展现非遗的历史厚度、地域广度和思想深度,以浸入体验式的叙事方式呈现非遗的传统特质,以国际化的叙事话语彰显非遗的价值内涵,从而向海外受众传播非遗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关键词:情景 叙事 非遗 跨文化传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