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

作品数:9被引量:4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主题:乡村教育教学教学模式家校合作家校共育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当代教育科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教学与管理(理论版)》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现代教学治理的内涵、原则与路径被引量:7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年第8期1-3,共3页郑岚 徐彬 
从"管理"到"治理",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以及关键要素,其现代教学治理的改革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作为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商的动态过程,现代教学治理不仅要体现现代法理精神,更要在法理之外触发情理,并遵循教育一般发展规律...
关键词:现代教学治理 多元主体 协同参与 核心素养 
家校合作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被引量:12
《教育探索》2017年第6期25-30,共6页胡白云 瞿聪 徐彬 
中央高校基金项目(2120123624)
随着教育的发展,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即实现家校共育,是现代学校走向开放办学、适应课程改革、提高育人效果的新的着眼点。家校合作的水平和质量受一定价值取向的影响,家校合作中的核心价值取向是...
关键词:家校合作 家校共育 价值取向 
粤教版《思想品德》的内容审视及改进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年第1期76-78,共3页徐彬 郑岚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具有思想科学性、民族人文性、综合实践性、趣味实用性和完整针对性的特征,是培养中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主要载体和德育教学的重要媒介。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在价值理念、语言风格、插图呈现和榜样人物选...
关键词:初中 粤教版 思想品德教材 内容审视 
生本课堂视阈下教学的遮迷与重塑被引量:6
《当代教育科学》2016年第14期37-40,共4页徐彬 
生本课堂是新课改以来课堂范式和课堂教学价值观的重要转向,也是教学工作者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方向。由于对生本课堂的过分执着和追求,造成了人们对生本课堂涵义认识的散化和模糊,导致了生本课堂视阈下的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主体和教学...
关键词:生本课堂 学本课堂 教学 遮迷 重塑 
后喻文化视域下乡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异化与回归被引量:11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12期19-21,共3页徐彬 
西南大学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4XDSKZ002)的研究成果
后喻文化是以积极进取、开放创新和开拓未来为使命和精神的文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反哺性,它改变着乡村文化内容、乡村文化结构和乡村文化传递模式。而乡村文化内容、结构和传递模式制约着乡村教育的价值取向。现实中,后喻文化视域...
关键词:后喻文化 乡村文化 乡村教育 价值取向 
清末民初国学课程衰落的原因及启示被引量: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5期8-12,共5页徐彬 刘恬 
国学作为一种相对于西学而言有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客观存在,一直是中国近代以前教育史上课程设置的主要方向和教学内容的全部选择。清末民初时期,国学课程因受自身长期存在的原因的影响和国内外新式教育的冲击而变得一落千丈,...
关键词:清末民初 国学课程 衰落 
教学模式繁盛背后的危机与路向选择被引量:4
《当代教育科学》2016年第10期28-31,共4页徐彬 
重庆市社会科学特别委托项目"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课题号2011TBWT04)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连接教学实践的纽带,是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理论的中介,也是有效课堂顺利进行的媒介和载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其繁盛的背后也蕴含了一些如教学模式缺乏理论基础...
关键词:教学模式 同质化 教学模式化 路向选择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出路被引量:4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6年第5期1-3,共3页徐彬 刘恬 
有效课堂的顺利进行取决于教师采取和实施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如教学模式缺乏理论基础研究、教学模式化等问题。本文主要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模式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化 
论教学的历时性与共时性被引量:3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年第1期1-4,共4页徐彬 张秋月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4年特色领域创新团队项目"新媒体时代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2014CXTD09)的研究成果
教学是一种以时空为前提和背景的、独特的、发展的社会存在和文化存在的活动。因此教学的时空性是不证自明、不言而喻的,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连贯性意义。在此意义下,我们不仅可以从共时的、静态的、地域的、民族的方向,亦可以从历时...
关键词:教学 时空 共时性 历时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