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作品数:23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音乐美学和声乐象儒家音乐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美与时代(美学)(下)》《中国教师》《大观(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校音乐美育活动的发展趋势与价值功能
《大观(论坛)》2025年第2期115-117,共3页尹婉君 刘莉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润疆研究专项项目“践行文化润疆理念的公共艺术发展路径研究”(22VZX015)阶段性成果。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而高校音乐美育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还强调德育功能。通过深入研究,明确高校音乐美育活动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强调...
关键词:高校美育 音乐美育 人才培养 
唐代龟兹乐舞中“胡风”审美风尚探析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139-145,共7页刘莉 张佳明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传承龟兹乐舞神韵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龟兹乐舞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9XJJA760002)的阶段性成果。
西域乐舞传入中原,在唐代形成一股以“胡风”为美的时代审美风尚,唐代由三大胡舞引领的这股胡风热潮,对中华传统乐舞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唐诗中大量的乐舞诗保存了龟兹乐舞表演的现场记录,剥离掉唐人审美经验的主观感...
关键词:唐代 龟兹乐舞 胡风 审美风尚 
唐宋诗词中羯鼓的审美特征探究
《中国美学研究》2023年第1期98-112,共15页刘莉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传承龟兹乐舞神韵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龟兹乐舞美学研究”(项目号19XJJA760002)的阶段性成果。
羯鼓来自西域,是龟兹乐的代表打击乐器,曾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它经丝路传入中原地区后,在隋唐时期盛行一时,宋代衰落后逐渐失传。唐宋诗词中保存了大量羯鼓的现场演奏实录,剥离掉观者审美经验的主观感受,我们能够“...
关键词:羯鼓 羯鼓诗词 审美特征 
传承中华美学精神下的葫芦丝教学方法探究
《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21期90-93,共4页刘莉 刘珊珊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传承龟兹乐舞文化神韵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龟兹乐舞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9XJJA760002)资助的成果。
在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倡导下,中国传统乐器走进课堂已经逐渐成为不争的事实。葫芦丝作为我国简单易学的乐器理所当然地成为小学音乐课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葫芦丝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和多样化的发展,还可以让学生们...
关键词:小学 葫芦丝 教学方法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道德的培养
《神州印象》2019年第4期73-75,共3页刘莉 
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它不仅是储备知识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构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萌芽时期。小学艺术课程,不仅是单纯的传授艺术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丰富的内容,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德育体系。在国家《...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学 道德素养 道德渗透 
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及音乐实践方法探析——评《论音乐教育》被引量:2
《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7期J0006-J0006,共1页刘莉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它们拥有各自的艺术内涵和表象特点,音乐便是其中一种十分独特的艺术形式。音乐的起源悠远,几乎与人类的历史相同,但其实音乐教育的起源也并不比音乐的历史短太多,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关键词:音乐教育 教育理论体系 实践方法 艺术形式 艺术内涵 社会功能 音乐教学 历史 
钢琴教学中心灵艺术的灵动展示——评《指尖下的音乐》被引量:2
《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1期J0027-J0027,共1页张晓薇 刘莉 
《指尖下的音乐》一书是国际知名钢琴演奏家露丝·史兰倩丝卡数十年灿烂演奏和教学生涯淬炼而成的有关钢琴艺术的经典作品。该书从钢琴弹奏的基本技法、基本技能着手,以钢琴演奏人生为基点,艺术化理解指尖下的音乐。作者关注音乐,把...
关键词:钢琴艺术 音乐会 指尖 钢琴教学 钢琴演奏家 心灵 情感表达 经典作品 
审美文化视域下的新疆维吾尔族纳格拉鼓乐研究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43-49,共7页刘莉 崔斌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维吾尔文化视野下的纳格拉鼓研究"(11YJA760010);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研究中心重点项目"维吾尔木卡姆审美文化研究"(XJEDU060113B03);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XJNUBS1116)资助
丰富的节奏和律动是维吾尔族歌舞最为耀眼之处,而纳格拉鼓乐节奏鲜明,发声高亢、激越,在民俗、节日、婚庆中起着召唤、聚集和引导功能,对形成地域色彩浓郁的音乐风格起着决定作用。纳格拉鼓乐是一种植根于沙漠的绿洲文化,点亮生命活力...
关键词:纳格拉鼓 维吾尔音乐 律动 乐感 狂欢 
论哭腔在二胡中的应用及美学价值被引量:2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7年第1期105-108,共4页崔璨 刘莉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维吾尔文化视野下的纳格拉鼓研究"(11YJA760010);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研究中心重点项目"维吾尔木卡姆审美文化研究"(XJEDU060113B03);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XJNUBS1116)研究成果
二胡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弓弦类乐器之一,音色细腻,类似于人声。因其音色的特殊性和丰富的演奏技巧,常被用来模拟和表现哭腔。哭腔本是形容人在哭泣时的声音腔调,后逐渐被运用到地方戏曲及通俗歌曲的演唱当中。二胡在地方戏曲及通俗歌曲的...
关键词:二胡 哭腔 演奏技巧 美感 
文化生态视野下新疆“花儿”风格探源被引量:2
《新疆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108-111,共4页马巧梅 刘莉 
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亚音乐文化研究中心项目"移民文化背景下新疆回族‘花儿’研究"(040913C04);"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现状的比较研究"(XJEDU040912C06);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审美文化研究"(XJEDU060113B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认为新疆"花儿"的音乐风格一方面受到发源地——甘肃临夏"花儿"和洮岷"花儿"的影响,一方面又在当地文化生态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魅力独具的风格特点。新疆"花儿"既有唱腔高亢、明快嘹亮的特性,同时又具有旋律悠...
关键词:新疆“花儿” 文化生态 地域性迁徙 多元文化 甘肃方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