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作品数:255398被引量:308429H指数:14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大均俞国良张文新姚本先周宗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青少年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定位和策略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董雪梅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日渐凸显。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前期预防者、发现者、协助处理者以及后期干预者和积极影响者,对其干预具有天然优势。如此既能有效整合相关资源,又能切实掌握学生信息并实现对其全面追踪。然而同...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危机 角色定位 干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挖掘思政元素,赋能课程方案的规划设计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23-30,88,共9页陆璐 万林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23jyxm1385)。
本研究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构建了课程的目标体系,从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修养、创新意识、理性心态、哲学思想六个维度,挖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从育人目标、育人体系、育人模式以及考...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君子有三畏:大学生君子人格的异质性及其与敬畏感的网络关系
《心理科学》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林荣茂 胡添祥 叶玉珊 郑婉卿 余巧华 谢涵颖 连榕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敬畏感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机制及教育路径研究”(BBA240041)的资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的君子人格对新时代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以1235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君子人格的异质性及其与敬畏感的网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君子人格存在异质性,可以分为狷者(...
关键词:君子人格 敬畏感 潜在剖面分析 网络分析 回归混合模型 
开放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积极心理学融合探微
《成才之路》2025年第6期33-36,共4页吴芳 
2024年度贵州开放大学思政课题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基于开放教育师生准分离状态”(项目编号:2024SZ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校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文章阐述积极心理学的主要思想,探讨开放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分析积极心...
关键词:开放教育 大学生 思政教育 积极心理学 融合 
理性捍卫幸福:时间心理账户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实证分析
《教育发展研究》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陈星 贾乐涵 
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评价指数研究”(2023QN099)的部分成果
时间是比金钱更为珍贵和重要的幸福要素,对时间的非理性认知会引发时间焦虑并降低幸福感。基于行为经济学关于幸福的阐释及其心理账户理论,运用问卷调查和情景实验法,实证分析时间心理账户对高校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教...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 时间焦虑 幸福感 时间心理账户 行为经济学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
《中国大学教学》2024年第12期29-35,共7页田甜 蔡雨薇 
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项目“基于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视角下的时代新人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ZD018)。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逻辑指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情绪的培养和积极人格的塑造为核心,其教...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思政课教学 有效融入 
医学研究生文化信仰与自杀风险的关系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4年第12期2382-2387,共6页陈凯鹭 肖蓉 
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23JGXM_029)。
目的研究医学研究生文化信仰与自杀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信仰量表(CTCBS)、自杀行为问卷(SBQ-R)对某医科大学541名医学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研究生文化信仰量表总分为49.68±6.85分,其中66.9%拥有高水平文化信仰。医学...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信仰 自杀风险 自杀意念 
师范生生命意义感的实证研究——基于陇南师范学院1382名师范生的调查数据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41-47,共7页杜柏玲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师范生生命意义感现状调查与干预研究”(GS[2023]GHB1350);2023年度陇南市社会化出资科技计划项目“基于提高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视角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路径研究”(2023-S.SZ-08);2023年度校级教改项目“课程思政与心理学专业教学融合的路径研究与实践——以‘心理学基础’课程为例”(JXGG2023006)。
为了解师范生生命意义感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采用Steger编制、王孟成等人修订的《生命意义感问卷》和自编的调查问卷,对陇南师范学院的1382名大一的师范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生命意义感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受性别、生...
关键词:师范生 生命意义感 现状 对策 
正念养育与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间的关系
《校园心理》2024年第6期488-490,共3页吕悦华 葛振斌 李洪玉 
山西大同大学校级青年项目(2022Q04);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23YY259)。
目的分析正念养育和本科生就业压力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相关问卷及正念教养问卷,对山西大同大学223名毕业生及其抚养者正念养育水平进行分析。结果223名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中等(2.87±0.43),且女生的就业压力略高于男生(P<0....
关键词:就业压力 大学生 正念养育 
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策略探索
《新闻研究导刊》2024年第23期73-77,共5页乔付杰 
2024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4zsszsx123。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互动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渠道。但是新媒体平台具有双刃剑特性,既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文章旨在分析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 大学生 积极社会心态 培育策略 网络素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