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8SJD7100016)

作品数:15被引量:4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祖华曹囝刘宣飞更多>>
相关机构: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皖西学院学报》《继续教育研究》《江苏高教》《文教资料》更多>>
相关主题:大学德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德育德育内容体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现代系统科学理论:构建德育内容体系的新思维被引量:3
《系统科学学报》2011年第1期35-37,共3页张祖华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SJD7100016);2009 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SGSY2009YB165;2010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课题(57201003)。
本文认为,个体的生活成长轨迹和道德需求能较好地把"德育主体、环境和过程"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有机联系,并且个体的生活成长轨迹为我们构建德育内容体系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依据人的生活成长的道德需求把德育内容体系分为六个部分:家...
关键词:德育内容体系 系统科学 成长轨迹 
论大学文化德育场被引量:2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1期19-21,共3页张祖华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视非正式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SJD7100016);2009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主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GSY2009YB165);2010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浅论高校德育中隐性德育的开发>课题编号(57201003)
从大学文化内在本质上看,高校文化是"德育"的;从大学德育理念、要素、过程来看德育教育是复杂的、系统的、非线性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学文化德育场的思维观,大学文化德育场的涵义、特征和基本形态。
关键词:大学文化 德育场 大学文化德育场 
以成长轨迹为经、道德需求为纬 科学构建大学德育内容体系被引量:1
《丽水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125-128,共4页张祖华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SJD7100016);2009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SGSY2009YB165);2010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57201003)
人的活动从时间纵向来考察就是人的生命活动,从横向空间来考察就是生活活动。以学生的成长轨迹为经度、道德需求为纬度把大学德育内容分为七个部分:学习活动德育内容、人际活动德育内容、职业活动德育内容、社会活动德育内容、家庭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 成长轨迹 道德需求 德育内容体系 
基于德育生活化视角的大学德育新模块探讨
《皖西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12-15,共4页张祖华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视非正式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08SJD7100016); 2009年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主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SGSY2009YB165)
德育生活化模式为探究大学德育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依据大学生的生活成长轨迹,建构大学德育内容的模块:跨入大学校门讲学习道德、迈入大学生活讲人际道德、涉入择业领域讲择业道德、进入恋爱季节讲恋爱道德、走入婚姻家庭讲家庭美德。
关键词:德育生活化模式 德育内容 模块 
隐性德育的磁场理论观被引量:7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年第4期5-10,共6页张祖华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视非正式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项目编号08SJD7100016);2009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主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GSY2009YB165)项目阶段性成果
隐性德育与磁场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似"无形",实则"有形",它们时时处处都在产生作用,它们同样有"磁场源"、"磁场域"及"磁辐射"、"磁感应"、"磁共振"等效应。笔者把隐性德育的"磁场源"、"磁场域"及"磁辐射"、"磁感应"、"磁共振"称作"隐...
关键词:隐性德育 隐性德育源 隐性德育域 隐性辐射 隐性感应 隐性共振 
隐性德育场:基于场域理论视角的德育研究被引量:4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39-41,共3页张祖华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SJD7100016);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SGSY2009YB165)
根据场域理论,提出了德育教育中隐性德育场的观点。隐性德育场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最终统一于隐性德育场。隐性德育场具有方向性、连续性等特点。开发隐性德育场,应坚持方向性、系统性、一分为二、显隐结合四个原则。
关键词: 隐性德育场 特点 原则 
德育生活化和大学德育模块化教学被引量:14
《教育探索》2010年第4期127-129,共3页张祖华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SJD7100016);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SGSY2009YB165)
德育生活化就是积极开发和利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现实生活中的德育资源,让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回归学生的生活。根据大学生生活与成长的轨迹,可以把大学德育的模块化教学分为理想道德教育、人际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择业道德教育、...
关键词:德育生活化 模块化教学 内容 
遵循成长轨迹:大学德育的新路径被引量:9
《江苏高教》2010年第2期127-128,共2页张祖华 刘宣飞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视非正式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SJD7100016);2009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主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GSY2009YB165)
遵循学生成长轨迹,是大学德育走出困境的现实路径。本文试图依据大学生的成长轨迹,分析大学德育的主要内容:跨入大学校门讲理想道德,迈入大学生活讲人际道德,走入职业领域讲职业道德,进入婚姻家庭讲家庭美德。
关键词:德育 德育路径 成长轨迹 道德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引量:6
《成人教育》2010年第1期63-64,共2页张祖华 
科研项目:2009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主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为SGSY2009YB165;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视非正式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08SJD710016
科学发展观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这个载体,着力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校园文化 
从德育过程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结合”被引量:1
《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103-105,共3页张祖华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视非正式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SJD7100016
德育过程与知、情、意、信、行五方面心理因素的作用和变化密切相关,其中情、信、行三个环节需要特别重视。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把传授知识与情感体验、形成信念、行为训练相结合。根据以上德育过程的"三环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
关键词:道德情感 思想道德信念 行为规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