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ZD108)

作品数:19被引量:4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邱业祥姜哲赵倞杨慧林李丽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河南大学牛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鲁迅研究月刊》《基督教文化学刊》《世界宗教研究》《孔子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理雅各经文JAMES译解经典翻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坛经》译介对越南陈朝禅学思想的影响——以陈太宗为例
《人文杂志》2017年第1期91-95,共5页阮友贤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10&ZD108)
越南佛教受中国佛教、特别是惠能大师的南宗禅影响非常明显。在越南的李朝末、陈朝初时期,《坛经》思想通过多种途径传到越南的僧众和道俗流传之中。越南禅学家巧妙地接受并创造性地继承,使得越南禅既与中国禅意蕴相通,又带有自身的特...
关键词:坛经 禅学 陈太宗 越南佛教 
“何以译诗”与“诗何以译”——以来华传教士的西诗译介为例被引量:2
《人文杂志》2017年第1期77-80,共4页杨慧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10&ZD108)
在来华传教士的翻译活动中,既有《诗经》的西译,也有西方诗歌及其他文学作品的中译。其中不仅凸显着文化相遇的互动过程,可能也包含着一系列悖论。以传教为使命的西方译者,在教化冲动、差会监管以及种种"赞助者"的推助之下,用中文选译...
关键词:传教士 译诗 译经 
理雅各《道德经》译解中“以心见心”之辨被引量:2
《人文杂志》2017年第1期81-90,共10页雷阿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10&ZD108)
17世纪以来英国翻译理论家倡导译者要与原作者达成一种"情感认同"。理雅各承袭了此翻译思想,在翻译中国典籍尤其是艰涩的文本时屡屡强调要与原作者"以心见心"。然而理雅各的价值取向和学术旨趣与道家传统的出入,使得恪守"忠实"原则的理...
关键词:以心见心 道德经 理雅各 基督教 解经 经典翻译 
理雅各对《论语》性善论与基督教人性论的互释互证被引量:1
《国际汉学》2015年第2期25-33,204,共10页邱业祥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理雅各经文辩读及其现代价值--以理雅各英译<论语>为中心"(批准号:12YJCZH169);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批准号:10zd&108)的阶段性成果
有着基督新教信仰背景的理雅各肯认了孔子的性善论,又在性善论的基础上确认了现实之恶。而在理雅各的理解中,基督教则形成了从被造时的纯洁到犯罪直到终末救赎的直线发展的人性观。由此《论语》的人性论与基督教人性论同时呈现了"禀受...
关键词:理雅各 性善论 原罪 责任 
理雅各《中国经典》主要版本考辨及其他被引量:3
《国际汉学》2015年第2期34-41,204,共9页姜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项目编号:10&ZD108);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新教传教士<论语>哲学术语的翻译与诠释"(项目编号:L14BYY020)的阶段性成果
历经150多年,理雅各的《中国经典》形成了5个主要版本,它们分别是初版本(1861—1872)、现代本(1867—1876)、修订本(1893—1895)、香港大学版本(1960)和华东师范大学版本(2011)。这一文本变迁的历史,既反映了翻译者严谨的学术态度,也体...
关键词:理雅各 《中国经典》 版本 翻译 汉学 
论理雅各英译《中国经典》对儒家还报原则的批评被引量:1
《孔子研究》2014年第6期114-120,共7页李丽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项目编号:10&ZD108)之阶段性成果
在英译《中国经典》中,理雅各曾先后两次论及孔子的伦理观念远不及基督教的标准的问题,其立论的重要依据,就是孔子在《论语·宪问》章对"以德报怨"的回避及对"以直报怨"的肯定。在此,我们以理雅各英译《中国经典》对于儒家的还报原则的...
关键词:理雅各 儒家基督教 还报原则 比例性公正 创造性公正 
祥林嫂的“疑惑”与鲁迅的终极之思--一种文化神学的视域被引量:7
《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第2期44-50,共7页李丽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10ZD&108)的阶段性成果
引言 “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当这一问题作为《祝福》主题诠释的问题被提出时,它其实为我们理解《祝福》本文,划定了其意义方向得以规定的问题视域。在这一诠释视域中实现的每一次理解,女人再嫁的问题、失去孩子的悲哀、信仰...
关键词:问题视域 祥林嫂 神学 文化 鲁迅 《祝福》 丰富性 悲剧 
“虑以下人”与基督的谦卑——从理雅各对“虑以下人”的译解谈起被引量:1
《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4期105-111,共7页邱业祥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理雅各的经文辩读及其现代价值--以理雅各英译<论语>为中心";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的阶段性成果
处于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之交叉点上的理雅各译解蕴藏"儒耶对话"的丰富资源和重要意义。理雅各以"humble"翻译《论语·颜渊篇》第二十五章"虑以下人"中的"下"时,便是有意识地将孔子此语对应于基督宗教思想中的"谦卑",从而在《论语》和《...
关键词:理雅各 “虑以下人” 否定的辩证法 谦卑 基督 
理雅各对“仁”的译解及其与“经文辩读”的贯通被引量:2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3年第1期120-127,共8页邱业祥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理雅各的‘经文辩读’及其现代价值"(项目批准号:12YJCZH169);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项目批准号:10&ZD108)的阶段性成果
理雅各在对《论语》的译解中,将"仁"视为孔子思想的核心,而且在与基督教文化的参照下强调了"仁"所包含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对于作为"仁之方"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理雅各的译解更是开显出了自我与他者共在的可能的哲学意涵,...
关键词:理雅各  自我 他者 经文辩读 
“经文辩读”与“诠释的循环”被引量:8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8-15,共8页杨慧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10&ZD108)
西方学界的"经文辩读"必然涉及一系列根本的诠释学命题,将"经文辩读"从亚伯拉罕传统内的宗教对话扩展到中西之间,传教士对中国经典的译解活动则堪称最为典型的案例。要破解其中"意义的确定性"和"文化身份"之难题,就必须彻底摆脱"建构性...
关键词:经文辩读 诠释的循环 意义的确定性 动词性逻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