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949-1966)

作品数:14被引量:8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耿强阮清华吴俊孔维恒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当代外语研究》《中国外语》《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翻译话语副文本翻译汉诗英译古典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上海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对重大危机的回应与处理--以夏衍致周扬的一封未刊信件为线索被引量:1
《历史教学问题》2021年第5期34-41,153,共9页阮清华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新中国初期党的城市人口管理政策与实践研究(1949—1966)”(2016BDS001)阶段性成果。
以笔者发现的一封夏衍写给周扬的未刊书信为线索,本文讨论了上海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应对和处理重大危机和突发事件时所采取的战略应对和战术安排。文章认为陈云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支持下,改变了华东局和上海市政府大力疏...
关键词:轰炸 危机 应对 夏衍信件 
上海编译所创办始末
《中国比较文学》2021年第1期76-94,134,共20页孔维恒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翻译与译者身份建构——中国德语文学翻译家群体研究(1949-1966)”(编号:2016EWY005)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共和国翻译出版史上的一个重要机构,上海编译所至今较少为学界所知。本文基于大量档案文献,对其历史进行了考掘和梳理。其创办背景和原因,与文艺批判、出版整肃、稿酬制度改革、翻译计划化、译者组织化、统战政策等因素有关。在人...
关键词:上海编译所 职业译者 翻译计划化 
中国翻译理论话语:内涵与意义被引量:10
《上海翻译》2020年第3期7-11,F0003,共6页耿强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建国十七年(1949-1966)中国翻译话语体系研究”(编号:2017BWY013)。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翻译理论话语从引进、阐释西方译论和整理传统译论的阶段逐渐走上了本土翻译话语的建设之路,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对其进行回顾与总结是必要的。本文从翻译话语与现实的关系、翻译话语的内涵、翻译话语的传播与接受三...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中国翻译理论话语 高峰论坛 内涵与手段 
20世纪50年代上海城市人口安置策略研究被引量:3
《史林》2019年第6期24-34,216,共12页阮清华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新中国初期党的城市人口管理政策与实践研究(1949—1966)》(批准号:2016BDS001)阶段性成果;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8PJC030)资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将"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党和政府开始将大城市"非生产性"人口分成不同类别,以各种名义加以疏散。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市军管会和市政府计划疏散近200万人口离开上海。在整个国家经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关键词:城市人口 人口安置 社会改造 回乡生产 
副文本与中国翻译话语的再考察(1949-1966)被引量:1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118-128,F0003,共12页耿强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建国十七年(1949-1966)中国翻译话语体系研究"(2017BWY01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亚太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重点招标项目"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作家作品译介与中国形象的建构研究"(17APTIS02)
分析从翻译话语的角度考察译本的副文本对重构中国翻译话语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梳理建国十七年(1949-1966)英国文学汉译本的序跋这两类副文本,对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翻译理论"神化说"提出质疑。这一时期的译本序跋主要由出版者和译者...
关键词:主流/公共话语 中国翻译话语 副文本 “神化说” 
“十七年”时期英国文学翻译副文本特征与功能被引量:3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88-95,共8页余小梅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建国‘十七年’(1949—1966)中国翻译话语体系研究”(2017BWY013)
本文依照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对“十七年”时期中国大陆英国文学译本内文本进行考察,发现其整体性特征如下:1)相当普遍和广泛地运用了包括脚注、章节/卷尾注和尾注在内的注释;2)图像副文本较多,包括作者像、情节插画等;3)序/跋和译后记...
关键词:“十七年”(1949-1966) 英国文学译本副文本 整体性特征与功能 中国翻译话语 
副文本视角下16至19世纪古典汉诗英译翻译话语研究被引量:19
《外国语》2018年第5期104-112,共9页耿强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建国十七年(1949-1966)中国翻译话语体系研究"(2017BWY01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亚太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重点招标项目"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作家作品译介与中国形象的建构研究"(17APTIS02)
翻译话语指的是在翻译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所有直接或间接有关翻译的陈述。本文从副文本视角考察16至19世纪古典汉诗英译催生的丰富的翻译话语,发现它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6至18世纪是传说期:汉诗英译翻译话语产生于西方想象中国之精神需...
关键词:副文本 翻译话语 古典汉诗英译 理雅各 翟理斯 
毛泽东时代城市史研究与中共地域史研究的深化被引量:5
《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5期34-38,共5页阮清华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新中国初期党的城市人口管理政策与实践研究(1949-1966)"(2016BDS001)的阶段性成果
地域史研究的兴起无疑是新世纪以来党史国史研究领域较为引人注目的新动态。作为对于此前党史国史研究中某种宏大叙事模式的扬弃和改进,地域史研究为党史国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产生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目前地域史研究可谓方兴...
关键词:毛泽东时代 地域 城市史 民国史研究 中共 中青年教师 叙事模式 研究成果 
中译外翻译话语的双重边缘化:问题与对策被引量:5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8年第1期170-176,共7页耿强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建国十七年(1949—1966)中国翻译话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7BWY01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亚太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重点招标项目“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作家作品译介与中国形象的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7APTIS02)的前期成果
翻译话语指的是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所有直接或间接有关翻译的一套认识、知识和真理。中国文学的外译催生了大量有关中译外的翻译话语,但它不论是在中国翻译话语体系还是在西方翻译话语体系里均不受重视,一直处于双重边缘化的状态,因此并...
关键词:中译外 话语体系建设 翻译话语 边缘化 
视觉文本翻译研究:理论、问题域与方法被引量:15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年第3期77-87,共11页余小梅 耿强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建国十七年(1949-1966)中国翻译话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7BWY013)的前期成果
主流翻译研究长期持有两个不言自明的假设:翻译文本是语言符号构成的抽象物;语际翻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这两个假设将翻译建立在语言符号中心主义之上,但已经无法有效地解释视觉文本所带来的多种符号资源之间的翻译问题。本文从多...
关键词:多模态 语言符号中心主义 视觉文本 翻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