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YY078)

作品数:11被引量:2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忻何哲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日语学习与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外语与外语教学》《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偏误中国日语学习者日语中国学习者语言编码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界理论视阈下的日语助词マデ、マデニ考察及其偏误分析被引量:2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69-77,共9页王忻 何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YY078)
关于事物的有界无界和动作的有界无界的对应关系,在英语中,如表示有界动作,名词化后可以加不定冠词"a";如表示无界动作,名词化后不能加不定冠词。在汉语里,动词和名词一样可以在前面加数词"一",使原来表示的无界动作变为有界动作。而在...
关键词:日语助词  偏误 有界 无界 
日语学习者格助词偏误与汉日母语者认知图式差异被引量:5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5期733-744,801,共12页王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09BYY078)的阶段性成果
人的认知经验决定图式,图式投射到语言最后形成具体的句子。从学习者格助词偏误分析可知,表达相同意义的事件,日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基于各自母语经验,认知上会呈现出不同的图式,投射到语言上就会反映为不同的构式。而当汉语母语者的...
关键词:格助词 偏误 图式 母语经验 差异 语言编码 
偏误-对比-认知:语言研究范式的新尝试--以“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为例被引量:3
《外国语》2016年第4期75-83,共9页王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09BYY078)
利用偏误进行对比研究,是对比语言学方法论的一个创新;在此之上引入认知语言学原理作为工具进行作业,以尝试提出偏误-对比-认知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虽尚属非主流,但它既符合语言学研究的规律,也有相应的理论依据。"对中国日语学习...
关键词:偏误 对比 认知 日语 研究范式 
被汉字统一的文化圈及文化圈内汉字的统一被引量:1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40-145,148,共7页王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YY078);日本亚洲共同体财团讲座项目(12wyhxw00821200001)成果之一
汉字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延续立下汗马功劳,古代,它曾是先进文明的象征;今天,它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但随着不同使用者的不同认识和需要,汉字自身也呈现出四分五裂的形态。纵观汉字统一文化圈的历史,可知汉字自身的统一对圈内...
关键词:汉字 统一 简化 符号系统 任意性 
也谈日语的及物性——与王欣先生商榷被引量: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52-160,共9页王忻 何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09BYY078)
本文围绕日语句子的及物性问题,就王欣先生的文章提出了如下商榷意见:第一,论题为日本多年前就已得到充分讨论的旧题,欣文的研究并无新的有价值突破,而且有许多欠妥之处;第二,欣文对先行成果存在多处误读;第三,及物性是语言中小句层面...
关键词:日语 及物性 层面 语言编码 商榷 
中日语言表达及物性特征分析被引量:3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年第6期1-11,共11页王忻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项目号:09BYY0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用经过修改的指标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实例进行检验的结果证明:一、因识解方式不同,在表达某些相同事例时汉语表达及物性强于日语。二、及物性的不平均导致在意义上的连续体的某处有着形态上的非此即彼的区别性。三、に(を)型偏误从数...
关键词:偏误 及物性 迁移 连续体 区别性 
识解与中国日语学习者“态”范畴偏误被引量:7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年第4期104-110,共7页王忻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为09BYY078
因日汉语识解方式不同,持偏客观识解的中国日语学习者如不主动习惯日语的偏主观的识解方式,在"态"范畴的学习中会很容易出现偏误。特别是被动态、使役态、可能态的态编码有标化(多余使用)偏误,堪称典型。此外,授受动词和第三者被动的"态...
关键词:识解  偏误 有标 无标 
认知语言学方法论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研究的启示被引量:5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1期66-69,共4页王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项目编号:09BYY078)阶段性成果
本文尝试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结合偏误实例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对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从母语经验出发的认知过程——母语概念隐喻现象予以确认。进而以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实例为例,通过对隐喻映射过程...
关键词:偏误 母语经验 母语概念隐喻 意象图式 
“行为可供性”原理视阈下的汉日方位词隐现规则——从中国日语学习者“の中”等多余使用偏误说起被引量:7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第5期28-34,共7页王忻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为09BYY078
空间名词与后面的动词的搭配因义务性存在与否而构成行为可供性。行为可供性成立时方位词表现为无标。日语中在属此种无标场合多余使用就成为偏误。汉语中两种情况下行为可供性表现较明显:一是物体与方位词呈转喻关系时,二是趋向动词与...
关键词:行为可供性 多余使用 偏误 有标 无标 
与格语义扩展机制下的非典型语义探究及其他——从中国学习者与格偏误说起被引量:5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第2期1-8,共8页王忻 
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偏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为09BYY078
中国学习者与格偏误出现之处多为与格的非典型用法,这些用法的语义在该格语义内与原型意义相对又处于边缘地区的非典型语义。它们大致可以分为3类,即①为动态性动作的抵达点(对象),②为静态性动作抵达点,③为动作的起点。它们各自分别...
关键词:非典型语义 连续统 识解方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