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3YCX009)

作品数:91被引量:15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施麟麒张连跃席云舒王建华王佶旻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语言大学青岛大学辽宁大学怀化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主题:汉语易混淆词《三国演义》译者CSL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聊斋志异》在日本当代的“翻案”书写——以《本朝聊斋志异·鳰姬》为例
《蒲松龄研究》2023年第1期37-50,共14页赵碧霄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聊斋志异》在日本当代的‘翻案’书写——以《本朝聊斋志异》为例”(项目编号:22YCX003)阶段性成果。
日本当代怪异小说《本朝聊斋志异》第二话《鳰姬》“翻案”于中国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西湖主》篇。小林恭二在强调“本朝”之名的创作意图下,更加有意地对背景、人物、婚恋习俗进行了“归化”处理,又在有意无意中保留和凸显了“中国...
关键词:《本朝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归化 异化 “翻案”小说 
也谈汉语中的动结式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年第4期16-20,共5页张海天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住与着之别及其功能投射”(22YCX051)
从历时角度来看,动结式是由句法演变而成的复合词,其最主要的特征是“致使”,最基本的特征是“达成”,可选择的特征是“实施”。在生成语法的理论框架下,以上三个特征分别由Caus、Bec、Do三个功能范畴来实现,且这三个功能范畴之间存在...
关键词:生成语法 动结式 功能范畴 论元结构 
东周青铜器自名与传世文献方言词互证研究被引量:1
《现代语文》2022年第10期4-10,共7页王英霄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商周青铜器器物自名的地域特征研究”(22YCX117)。
方言材料在先秦出土文献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方言材料可以辅助考释古文字,同时,古文字也可以为方言材料提供佐证,二者能够达到材料上的互证。在东周青铜器自名中,与传世文献方言词所在地域相一致的,有“■”“散”“■”“句孑戟...
关键词:青铜器自名 方言词 东周时期 出土文献 传世文献 
近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若干取向被引量:4
《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3期9-21,共13页赵博文 施春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汉语特征的多元语法理论探索(多卷本)”(20&ZD297);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半截式‘把’字句的信息包装策略及构式地位”(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2YCX064)。
本文主要基于大语法的研究背景,从研究领域、研究范式和理论建构三个方面梳理近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研究的若干取向。文章首先从语法和韵律、语体、修辞等领域的互动研究概括当下研究领域的多元互动之势;然后从立足前...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法 研究领域 研究范式 理论建构 多元互动 多向发展 
河北邯郸晋语入声的过渡性特征
《语文研究》2022年第3期7-16,共10页赵晓阳 沈明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古入声字在邯郸方言中的读音研究”(项目编号:19YCX166)的资助。
河北邯郸晋语分布在邯郸中西部16个市(县、区),中古入声字今多读为喉塞尾[?]韵,只有一个入声调,调值短促。入声字根据今读的韵母情况有两组型、一组型两类。入声字的读音会因在字组中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一些入声字在字组前字位置时,主元...
关键词:晋语 邯郸方言 入声 读音类型 过渡性 
夫妻争吵话语的多模态互动分析——兼论权势关系对争吵话语模态选择的影响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22年第13期185-190,共6页侯艺源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冲突话语的多模态互动分析——以四种典型人物关系为例”(项目编号:18YCX119)成果。
文章以《百姓调解》栏目中的一期夫妻争吵片段为研究语料,结合争吵话语的具体特征,建构了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多模态冲突话语意义建构框架”,并运用多模态标注软件ELAN 5.2对所选语料进行了转写和分析。研究发现:1.语言、韵律和手势模态...
关键词:争吵话语 多模态特征 意义建构 权势关系 
基于构式理论的新兴流行构式“狠狠地X”研究
《汉字文化》2022年第12期4-6,共3页梁珍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22YCX113)的成果
新兴流行构式“狠狠地X”是近年来一个表达高程度义的主观评价构式。由常量构件“狠狠地”和变量构件“X”组成,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独立分句或单独成句。与传统“狠狠地X”表达相比,语义具有一定突破性,表示对某一事件、现象高程度的...
关键词:“狠狠地X” 构式 高程度 主观评价 
综合读写测试任务的认知效度探究--来自写作策略运用机制的证据被引量:2
《外语研究》2022年第2期53-60,共8页潘茹君 王佶旻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21YCX191)的阶段性成果。
本研究以193名英语专业学习者为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索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中综合读写任务的策略运用机制,为该类写作测试收集认知效度证据。经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写作过程中运用的4个策略:话语生成、源文本使用、计划、评估,基...
关键词:综合读写测试 认知效度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专业四级考试 
吐鲁番出土契约中“名指人+边”的来源与形成
《现代语文》2022年第2期11-17,共7页丁爱玲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吐鲁番出土汉文文书中的几个特殊语法现象”(21YCX119)。
位于指人名词后的“边”集中见于吐鲁番出土契约,这类“边”性质上是处所词,功能上表示指人名词所指称实体的区域投射。经考察发现,“名指人+边”最初多见于东汉译经,发展于中古译经。这类“边”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时演变和语义泛化的过...
关键词:吐鲁番 出土契约 “边” 处所词 语义泛化 
从《歧路灯》看河南话中的“看”字用法
《现代语文》2022年第1期31-36,共6页徐玮琳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近代汉语程度补语的历时演变研究”(21YCX019)。
《歧路灯》中的“看”字主要有六种用法:“看”字叠用,“X+看”“XX+看”“看+X”,“看+N”,“看+了”“看+着”“看+是”“看+得(的)”,“看+V+N”“看+句子”,“看”字单独使用等。在现代河南话中,“看”字基本沿袭了清代的用法,并进...
关键词:《歧路灯》 “看” 河南话 历时演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