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研究》

作品数:4177被引量:8808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青海民族研究》
主办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最新期次:2024年4期更多>>
发文主题:藏族民族地区民族人类学少数民族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张科成臻铭贾晞儒杜靖祁进玉更多>>
发文机构:青海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略论“家乡人类学”
《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125-134,共10页范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体育人类学学科体系与基础理论研究”(批准号:19BTY006)阶段性成果。
家和家乡是人们情感维系的所在之一。近几十年来,在家乡从事人类学研究者日益增多,“家乡人类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新型领域。然而,如何定义家乡人类学?本研究中就主要回答和讨论家乡人类学缘起和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多...
关键词: 家乡 家乡人类学 离散 人类学 民族学 
从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看边疆
《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135-142,共8页李晋 齐盈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化自觉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类景观遗产研究”(批准号:22BMZ078)阶段性成果。
中国人类学在讨论中国边疆地区的社会和历史时承继了人类学空间观念的整体变化,关注跨地域的网络和纽带。其中,民族走廊研究、流域研究、路学和口岸人类学是这个领域杰出的代表。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能够进一步推动这个领域的讨论...
关键词:拉图尔 行动者—网络理论 空间人类学 边疆 
补白、抗争与创造:剧本杀中“自我技术”呈现的三重机制——一个剧本杀游戏的民族志研究
《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143-150,共8页李元元 周昀 
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农民群体利益表达的文化逻辑与治理机制研究”(批准号:20BMZ061)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种真人扮演的解谜游戏,剧本杀游戏因近年来在青年群体中的火爆出圈而备受学界关注。本文聚焦“剧本杀游戏缘何吸引青年群体”这一经验问题,以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深入游戏世界,在福柯“自我技术”的理论框架内厘清剧本杀游戏吸引...
关键词:剧本杀 自我技术 个体与社会 民族志 
逝者的庆典:云南芒市景颇族喜丧仪式中的时空结构与祖先观念
《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151-158,共8页蒋潞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理论及其国际视野”子课题“中华文明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批准号:23VMZ00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越、老、缅跨境民族地区民间信仰数字地图集”(批准号:17ZDA210)阶段性成果。
尊祖敬宗历来被视为中华信仰体系的核心,其中人与祖先之间双向的互惠关系是中国人信仰的主要实践。滇西芒市景颇族喜丧仪式中念指路经、跳丧葬舞与送魂仪式是景颇族记忆祖先时空模式的具体展演。指路经将逝者从生者的世界带到其祖先居...
关键词:喜丧仪式 祖先观念 时空结构 景颇族 
内政与外交的努力和困境:1936年国民政府护送九世班禅返藏及与英国交涉研究
《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159-173,共15页张永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重点学科“中国边疆安全学”(批准号:DF2023D06)阶段性成果。
1936年是九世班禅期望从青海返回西藏的末期阶段,西藏噶厦与民众会议等在亲英分子的支持下,反对热振活佛倾向中央,向中央屡次发难,力抗护送班禅的仪仗队进藏,并将之理解为国民政府对西藏的军事行动。这一年英国驻华大使馆也针对国民政...
关键词:九世班禅 西藏 国民政府 蒙藏委员会 
裴文中甘青之行考
《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174-182,共9页尚季芳 陈英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资料整理及研究”(批准号:19ZDA218)阶段性成果。
1947年和1948年,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后与贾兰坡、刘宪亭、刘东生等前往甘肃、青海考古发掘。在地方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帮助下,他们调查了甘肃西汉水流域、渭河流域、洮河流域和河西走廊以及青海的湟水流域,收获巨大。此次调查澄...
关键词:裴文中 甘青考古 地方学人 学术互动 甘青社会 
明朝陆上丝路贸易的发展与维持因素——兼论贸易路线的演变
《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183-193,共11页牛海桢 王弘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朝新疆的移民问题与边疆开发研究”(批准号:19BZS128)阶段性成果。
明朝时期,传统的丝绸之路贸易仍然保持相对稳定与发展,得益于贡赐贸易制度为核心的朝贡体系,陆上丝路贸易虽有反复,但一直没有断绝。维系明代陆上丝路贸易的积极因素包括朝贡制度下丰厚的赏赐规则、固定的朝贡路线、宽松的入境审查制度...
关键词:明代 陆上丝绸之路 维持因素 驿站 交通路线 
10—13世纪黄河上游气候变化的历史学考察
《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194-202,共9页齐德舜 关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气候变迁与农业文明演进研究”(批准号:22JJD77002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宋代汉文文献吐蕃词汇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1AZS008)阶段性成果。
甘、青、宁三省区位于黄河上游,深处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因此对气候之冷暖干湿变化极为敏感。根据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并辅以自然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结果,分析认为10—13世纪黄河上游地区的气候经历了由寒冷期至温暖期再到寒...
关键词:10—13世纪 黄河上游 气候变化 
高原丝绸之路视域下象雄文明东向传播的路线及影响
《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203-211,共9页刘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藏东南历史地理与边界研究”(批准号:20BZS137);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资助优势学科“中国边疆史”(批准号:DF2023YS20)阶段性成果。
象雄腹地琼隆银城遗址附近的故如甲木墓地出土的茶叶和印有汉字的丝绸,证明至迟在汉晋时期,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拓展出途经西藏阿里象雄核心区域的支线,高原丝绸之路交通循环网络渐趋成熟。象雄鼎盛时期的疆域范围具有以冈底斯山及...
关键词:西藏 丝绸之路 象雄 苯教 
晚清循化厅社会纠纷综合化解机制中的半正式体系
《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212-221,共10页张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晚清西北民族走廊社会纠纷综合化解机制研究”(批准号:22CZS052);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问题研究”(批准号:2024HZ0559);中央高校科研项目“近代西北民族地区法律秩序与社会治理研究”(批准号:300102163606);长安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共党史’课程的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批准号:300103140090);长安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代史纲要’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批准号:JG2023-23113)阶段性成果。
循化厅位于清朝州府县与藩部两大圈层的过渡和连接地带,是“跨体系社会”的一个典型缩影,多元且缺乏整合的基层社会带给厅治诸多考验。在各类社会纠纷的化解场景中,以国家法度、司法体系、官方审断等为代表的正式体系与以民族习惯法、...
关键词:晚清 民族治理 社会纠纷 半正式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