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

作品数:401被引量:812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彭志敏刘涓涓孟文涛陈明符方泽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主题:音乐视唱练耳电子音乐和声音乐分析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和声共同课教学中加入室内乐作品探索与实践
《音乐生活》2025年第3期86-88,共3页吴玥 
2024年度武汉音乐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40216)的研究成果。
和声共同课是专业类音乐院校普遍开设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多样化体裁的音乐作品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够结合演奏实践去学习,可以让学生明白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对待此门课程。...
关键词:音乐表演专业 教学实践 室内乐作品 和声共同课 
引用与交融——姚晨《此山彼水》中的和声运用研究
《当代音乐》2025年第3期122-125,共4页黄培雨 
姚晨《此山彼水》以德彪西《单簧管狂想曲》中的主题动机为伊始动机,以调式音列——五声调式与七声自然调式构建作品的音高组织体系。本文拟从音高的纵向结合、调式音列及调性布局方面进行剖析,以揭示作品动机发展过程中与之相适应的民...
关键词:姚晨 德彪西 此山彼水 和声 调式 
斯克里亚宾《普罗米修斯》音响色彩研究
《中国音乐》2025年第1期176-192,共17页闵讷 
色彩表现作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中的一个重要维度,不仅牵涉到管弦乐配器的三大方面,即和声、音色-音响与织体形态,还承载着作曲家的创作内容与观念表达。斯克里亚宾在最后一部交响诗《普罗米修斯》中非常有意识地强调色彩因素,甚至...
关键词:斯克里亚宾 交响诗 《普罗米修斯》 配器色彩 音色通感 
掌叶覆盆子甜茶的茶类适制性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4年第24期226-231,共6页李传恺 陈盛虎 朱雯 李晓梅 黄友谊 
十堰市引导性科研项目(24Y212);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XJ2023000801)。
目的探究掌叶覆盆子甜茶(Rubus chingii var.suavissimus)的茶类适制性。方法采用4种茶类制作工艺加工甜茶叶片,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检测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甜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不同茶类加工方法制得的甜茶均能形成对应茶类的品质特...
关键词:掌叶覆盆子甜茶 茶类 适制性 品质 
乐理教学中的读谱:价值、原则与方法
《北方音乐》2024年第4期101-109,共9页王岚 
2022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关于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乐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22D108)阶段性成果。
“乐理”,作为本科专业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操作性的课程,目前的现状是重“抽象理论”而轻“乐谱视读”。文章围绕着已故孟文涛教授关于“乐理的根本任务就是读谱”这一重要观点进行阐述,剖析了“读谱”对解决当今音乐艺术院...
关键词:读谱 乐理课程 本科教学 孟文涛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秦文琛《大地·云影》与《影子之舞》的音响素材探析
《戏剧之家》2024年第29期58-60,共3页王潇曈 靳竞 
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语境下民族管弦乐创作的现代表达方式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YJA760027。
本文以秦文琛民族室内乐作品《大地·云影》与《影子之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两部作品中的阮族乐器的新音色、音响设计手法以及实操效果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探索当代作曲家在创作民族室内乐作品时对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及运用,以及...
关键词:秦文琛 民族音乐 音响 
胡银岳《尼木措毕》中毕摩仪式旋律的创作思路分析
《当代音乐》2024年第9期16-19,共4页翟雨虹 
202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青年人才项目(Q20232401)。
《尼木措毕》为作曲家胡银岳描绘彝族毕摩仪式的一首室内乐作品,作品以四条毕摩仪式中的旋律作为创作素材。本文从毕摩仪式入手,分析“指路经”“拉信”“尔擦苏”“陈占”这四条旋律的构成与特点,并探究作曲家如何以这四条旋律为线索...
关键词:毕摩仪式 民歌 旋律 半音化 
王震亚钢琴组曲《儿童音话》的民族性与现代性、趣味性与艺术性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2-18,共7页翟雨虹 
2024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音乐评论人才培养路径研究”(2024GXJK262);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青年人才项目“中国当代音乐作品中的音列思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儿童音话》取自《少年儿童钢琴曲集》,为王震亚先生于1972年创作、2013年出版的儿童钢琴组曲,它以九声音列为音高组织手法。九声音列的运用方式丰富多样,既可以整体运用,也可以分离出民族调式与整体音列相结合。在不同小曲中,音列的...
关键词:王震亚 《儿童音话》 九声音列 宫系统五声 主音 组曲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音乐创作思考——再论作曲家刘健的新民族根源音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8期86-94,184,185,共11页李鹏云 
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湖北省计算机音乐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2022403)
著名作曲家刘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创作了包括《盘王之女》《黑珍珠》等在内的电子音乐专辑,从而确立了“新民族根源音乐”风格。2024年是其诞辰70周年纪念年。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重拾这些作品,可见其所彰显出...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 刘健 新民族根源音乐 电子音乐 民族共性 文化共享 
音列理论与技术的中西方比较研究
《当代音乐》2024年第7期11-14,共4页翟雨虹 
在调性瓦解之后,音列技术成为受西方作曲家们喜爱的音高组织手法之一。20世纪80年代,音列技术进入中国后,同样受到了中国作曲家们的喜爱。作为中西方作曲家共同使用的创作技法,音列技术在历史背景、设计方式、运用方式上均体现出了独特...
关键词:音列 中外比较 运用方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