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特质

作品数:90被引量:6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斐刚翠翠王维赵玉琢傅保中更多>>
相关机构: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银兴经济研究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美国本土裔口述文学的语言特质及转换策略——以曲词为例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100-109,F0003,共11页陈靓 
以曲词为代表的美国本土裔口述文学不仅包括口述文学中的吟诵、祷告等语言表述,也包括各种典仪中所涉及的舞蹈、绘画、神话原型、宇宙观、时间和空间概念等多种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修辞风格和表达策略。论文从语言特质、翻译...
关键词:口述文学 美国本土裔 曲词 转换策略 
重构反叛的场域——对王朔新书《起初·纪年》语言特质的布尔迪厄式考察
《文艺评论》2024年第6期62-69,共8页汤凯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期以来作家‘文学谈研究”(项目编号:23BZW154)阶段性成果。
王朔小说创作在新世纪进入了一个相对沉寂的时期,对王朔在新世纪小说创作的研究数量也极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王朔的语言在新世纪出现了“断裂”并表征为粗糙、呓语、破碎和晦涩。《起初·纪年》面世于王朔创作的特殊时期,其最重要...
关键词:王朔 《起初·纪年》 历史文本 习性语言 
徽州民歌的语言特质及其保护
《宿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8期43-46,共4页贺晶晶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30700383174248);安徽省科研编制计划项目(2022AH052112);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2jyxm1304)。
徽州民歌是安徽特色地域文化的一种形态,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民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受重视,徽州民歌对徽文化的传承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意义。徽州民歌蕴含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基因,反映着地域性的社会...
关键词:徽文化 徽州民歌 语言特质 传承保护 
撑“核心”之篇,探“支持”之法——以《落叶》为例,谈PCK视野下散文诗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山西教育(幼教)》2024年第7期32-35,共4页朱玲燕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指出:“文学语言是早期语言学习的一种特别的经验储备,学前阶段儿童喜欢聆听学习各种儿童诗歌、童话故事和散文,这种通过口头语言方式输入传递的语言信息,却带有凝聚书面语言特质的高质量语言的价值...
关键词:学前儿童 儿童诗歌 PCK 核心经验 语言特质 口头语言 童话故事 散文诗 
从刘半农到滕固:新文学早期散文诗的认知错位与历史桎梏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年第2期207-220,共14页程玉婷 
“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概念目前公认溯源至波德莱尔。除形式的散文化、不分行这一最直观的特点外,论者一般援引“没有节奏和韵律而有音乐性,相当灵活,相当生硬,足以适应灵魂的充满激情的运动、梦幻的起伏和意识的惊厥”(1)来说...
关键词:波德莱尔 刘半农 散文诗 散文化 独立文体 文体概念 滕固 语言特质 
粗犷、刚健与融合——21世纪以来“闯关东文学”语言的审美意蕴和文化特质
《华夏文化论坛》2023年第4期60-67,共8页王欣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闯关东文学’与东北文化精神构成研究”(项目编号:21BZW161);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东北文化视野下‘闯关东文学’及其价值取向研究”(项目编号:2020B160)
在中国近代史上,“闯关东”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移民潮。移民潮不仅促进了中原和东北地区之间的文化交融,而且丰富了东北日常习惯用语的表达。齐鲁大地语言的平实厚重,碰撞白山黑水间语言的放荡不羁,移民潮带动的多地域方言词汇...
关键词:“闯关东文学” 文学语言 审美意蕴 语言特质 
彰显文化精神 追求大美境界--大写意中国画创作体会
《画界》2022年第6期66-71,共6页汉风 
大写意中国画作为中国画发展的一个高级形态,其内在精神、文化价值、审美意义、语言特质在中国艺术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自明清至近现代大家辈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写意中国画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中展现出不同路径的探索,取得可喜的发...
关键词:中国画发展 中国画创作 大写意 世俗文化 多元文化 语言特质 内在精神 不同路径 
低吟曼诵 文言兼生——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
《江西教育》2022年第26期44-48,共5页赖冬兰 谢称发(点评) 
2021年度江西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的石文化校园阅读实践与研究”(立项编号:2021-X-1-51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能依据目标定位,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为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执教教...
关键词:语文教材 复述课文 语言特质 信息技术 学情 王戎 互联网 品悟 
紧扣文本语言特质,提高读写结合教学效率
《作文成功之路》2022年第30期53-55,共3页张静 
读写结合是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叶圣陶说:“有些教师认为阅读和写作没有关联性,且一味重视写作,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埋怨学生的作文水平不高,但其实是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待提升,没有重视阅读教学而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见加...
关键词:作文水平 读写结合 语言特质 日常教学 语文知识 写作手法 融合教学 阅读和写作 
镇平玉雕“口诀心法”中的语言特质与审美情趣探究被引量:1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85-92,共8页李新珂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ZZJH-267)。
镇平玉雕艺人通过经年累月的反复实践,将镇平玉雕工艺的核心技艺法则凝练成“口诀心法”代代相传,实现了对玉雕技艺的传承。“口诀心法”通过言说,对技术经验进行口语化表达;通过传达,对艺术原则进行精简化陈述;通过训诫,对主流价值观...
关键词:镇平玉雕 口诀心法 口传心授 传承 审美情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