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现象

作品数:388被引量:24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李志强熊文叶飞吴灿新曾钊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作为道德现象的生育问题:涂尔干论生育
《社会学评论》2025年第1期119-144,共26页袁陆仪 肖文明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亲密关系变革中婚姻的伦理实践与意义重构研究”(24BSH084)。
生育问题是涂尔干非常重视的一个议题,但无论是人口学界抑或涂尔干研究界,都未充分重视涂尔干对生育问题的研究。本文系统梳理了涂尔干关于生育问题的论述,总结出其将生育作为道德现象的独特视角,发现重建社会团结与道德秩序的核心关切...
关键词:生育 道德现象 个人主义 失范 
应用伦理的伦理应用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2-17,共6页韩玉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应用伦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研究”(22&ZD042);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科技伦理专项课题“数字技术伦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众所周知,伦理学是哲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较之其他学科分支,伦理学学科本身的独特性就在于它强烈的实践面向,它是以道德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旨在为人们日常行为以及社会活动提供向善指导。应用伦理学(applied ethics)则是伦理学学科...
关键词:道德现象 哲学学科 应用伦理学 日常行为 学科分支 向善 伦理 
ChatGPT运用于教育的伦理风险及其防控
《教育科学文摘》2023年第3期48-49,共2页冯永刚 屈玲 
伦理既是一种使人向善的内在理念与精神,也是社会约束人之行为的外在规范与要求。教育伦理则是伦理在教育领域的特殊运用,教育中的一切道德现象和善恶矛盾都可作为教育伦理的研究范畴。随着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人工智能逐渐成...
关键词:教育伦理 社会约束 人工智能 道德现象 伦理风险 教育领域 研究范畴 GPT 
加强班级制度建设 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3年第7期69-70,共2页刘振敏 
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是个体的道德面貌。从表层结构来看,道德品质可以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即所谓的知、情、意、行;从深层结构来看,则主要强调道德动机系统,主要可以表现为与道...
关键词:学生道德品质 道德认识 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 道德动机 道德现象 表层结构 道德情感 
当代企业劳动伦理问题及原因分析举措
《现代企业》2022年第9期102-104,共3页余音 
劳动伦理以人们劳动活动、劳动过程中的道德问题为其研究对象,它不仅把劳动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来考察,而且更重要的是把劳动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现象、一种人类道德活动的基本领域来考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普遍重视发展经济的同...
关键词:道德现象 劳动伦理 人类道德 当代企业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问题及原因分析 普遍重视 当代中国社会 
办一所有道德的学校--兼谈学校“德泽”文化建设
《福建教育》2022年第30期18-21,共4页高锋 鲁兴树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培养有道德的人。要培养有道德的人,教育必须是道德的,学校必须是道德的。然而,在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常常会出现不道德现象,产生不道德问题。因此,要落实“立德树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首要...
关键词:立德树人 不道德现象 江苏省常州市 现实因素 道德性 有道德的人 实验小学 学校整体改革 
哲学动物学的规律论证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6期19-20,共2页颜青山 
在当前的时代,自然主义已然成为哲学研究的主流方式,对人类相关的事务(如认知现象或道德现象),最常见的“终极”论证方式是诉诸进化论。然而,作为偶然的科学理论却无法保证哲学探索所崇尚或所要求的必然性。哲学的研究当然可以使用自然...
关键词:论证方式 逻辑必然性 道德现象 哲学探索 动物学 自然主义 认知现象 进化论 
良知既非能力之知亦非动力之知——与郁振华、黄勇商榷
《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期22-24,共3页路传颂 
受到分析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区分命题知识和能力知识的启发,郁振华用能力知识概念解释王阳明的良知(下文称这种观点为"能力论"),而黄勇则认为良知既非命题知识,也非能力知识,而是包含两者但又有别于两者的动力之知(下文称这种观点为"...
关键词:道德知识 道德现象 黄勇 概念解释 动力论 知行合一 命题知识 能力之知 
品读
《江苏教育》2021年第18期2-2,共1页
依赖理性而非情绪共情,听从大脑而非心脏。——人们通常认为,共情是善良的源泉,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人们没有足够的共情能力,但耶鲁大学保罗·布卢姆教授却在《摆脱共情》一书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共情是很多不公平、不道...
关键词:布卢姆 不道德现象 耶鲁大学 情绪共情 共情能力 品读 消极作用 
论点摘编
《学术界》2021年第1期210-215,共6页程广丽 黄琳 贾可卿 徐朝旭 蔡春良 祁玲玲 高圣平 龚志民 李子轩 刘汉天 肖冰 王伟进 陆杰华 陈鑫 刘生旺 侯红霞 刘云 胡晓岩 李保杰 王国成 刘中玉 文学武 尹林 喻国明 方可人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程广丽撰文《唯物史观视域中的道德批判:作用与界限》指出,道德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构成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道德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凸显...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 道德批判 不道德行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 资本主义 唯物史观 不道德现象 逻辑线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