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蕴

作品数:233被引量:25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曾勇张鹏飞张虹尹湘鹏易红郡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审美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闳约逸致:苏百钧绘画中的生命意蕴
《美术观察》2021年第9期116-117,共2页夏航 
苏百钧在工笔花鸟绘画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态度和逸格精神。他追摹古意,继承了宋元以来工笔花鸟画在立意、构成、布局、设色、表现技法等古法的基础上,打破传统工笔花鸟画程式化的局限,融合工笔花鸟画的严谨与意笔花鸟画的写意...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 写意精神 绘画创作 生命意蕴 生命情感 审美态度 表现技法 艺术风格 
辛弃疾田园闲适词的生命意蕴分析
《新纪实》2021年第8期51-53,共3页伍婷婷 
辛弃疾是南宋词坛巨匠,他以豪放词风的创作,打破了以往艳丽的创作思想,提升了词在文坛中的地位。在辛弃疾的作品中,田园闲适词是一个重要组成,此类作品兼具柔美与壮美,柔中有刚,取材多源自民俗风情、乡间景物,极具生命意蕴,对于后世的...
关键词:辛弃疾 田园闲适词 生命意蕴 创作基础 审美价值 
体育教育学科的发展与体育教师职业角色的演变——评《体育教育新视域:体育教育的生命意蕴与审美品格》
《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9期J0009-J0009,共1页王剑 
众所周知,受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体育课程的基本教学环境和教师的角色定位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中,体育教师已经由原来的权威者,变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决策者、
关键词:教师职业角色 体育教育 审美品格 生命意蕴 教育学科 视域 演变 教学环境 
论悲剧审美中的生命意蕴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15-18,共4页胡育 梁爱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A72002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SJD750016);江苏省重点工程项目(J1-001)
悲剧通过矛盾冲突所展开的生命叙事,不仅昭示了生命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同时也凭借其对死亡和痛苦的修辞性叙述,激发了悲剧审美主体的生命意识,引导审美主体追求生命价值以及生命的超越。审美主体与悲剧的精神生命所进行的生命对话,建构...
关键词:悲剧 审美 生命统整 
印学的主体人格与生命意蕴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258-262,共5页杨鹰 
印学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东方艺术特色,表现着传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思想,是中国人精神象征之一。其产生发展、理论体系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从传统文化的视域对印学进行阐释、研究,深入挖掘印学思想的学理内涵、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 艺术 印学 审美 意境 
巴金:生命意蕴的审美体验者被引量:1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36-40,共5页曹金合 
巴金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将博爱、悲悯、宽容、慈善等人道主义情怀和生命意识贯穿于文学创作的漫长历程之中,生命意蕴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融合了他的独特的生存感悟和审美体验而获得了存在的鲜活性与合理性,作家的人格和艺术的风格...
关键词:巴金 生命意蕴 生命意识 生命潜能 审美体验 
论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形式中的生命意蕴被引量:1
《艺术百家》2011年第5期221-222,共2页徐伟 罗婷 
作为艺术的创造主体,艺术家的生命观在其创作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它是艺术的内在精神。而艺术活动中的重要载体——艺术作品的存在形式则渗透着艺术家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们是艺术家精神生命的形象写照,印记着艺术家的生命历程。因此,笔...
关键词:西方绘画 艺术作品 形式 审美 生命意识 色彩 笔触 
《体育教育新视域——体育教育的生命意蕴与审美品格》一书出版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25-25,共1页维洞 
我校体育学院杨芳教授的《体育教育新视域——体育教育的生命意蕴与审美品格》一书由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关键词:体育教育 出版社 品格 审美 生命 视域 兰州大学 体育学院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论唐宋诗中的茅屋、草堂意象被引量:1
《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86-89,共4页丁国强 
中国历代文人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起落沉浮之后 ,习惯于将大自然作为身心养息之地。他们常常寻找与其心境意趣相对应的自然物象 ,作为其情感落差的补偿。茅屋、草堂作为一种自然物象 ,经过唐宋诗人心灵流水的过滤 ,具有了丰富的生...
关键词:茅屋意象 草堂意象 唐诗 宋诗 构成类型 生命意蕴 审美价值 
生命的困惑与审美的超越——《逍遥游》与《赤壁赋》生命意蕴之比较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3期31-32,共2页杨慧聪 
《逍遥游》与《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古人生理想与审美最高境界统一,都是通过审美追求而实现生活困境的超越,当然一个是避进的态度,一个则是立足现实。
关键词:古代文学研究 逍遥游 赤壁赋 生命意蕴 比较 人生理想 审美理想 审美追求 庄子 苏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