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精神

作品数:178被引量:24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李醒民韩彩英黄涛段汉明曹颖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教师百人计划资助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注重史论结合,提升复习效率——以二轮复习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为例
《教学考试》2025年第8期11-15,共5页张友党 
“史论结合”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也是重要的史学思想方法。“史论结合”蕴含着史学无证不信、孤证不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实证精神、理论视野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备品格。史论结合的教学不是灌输,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
关键词:史论结合 历史思维能力 复习备考 实证精神 史学思想方法 二轮复习 日常教学 探究活动 
中国学派的前世今生与曹顺庆先生的贡献
《文艺争鸣》2025年第2期146-150,共5页高旭东 陈睿琦 
一、中国学派的初期倡导:理论意义与缺憾在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历程中,学派既是不同地区学者重要的话语阵地,也是特定学术理论的集中提炼。在世界范围内,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分别代表了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两大范式。...
关键词:法国学派 美国学派 比较文学研究 平行研究 文学作品 实证精神 曹顺庆 前世今生 
语文教师应成为科学素养培训的重点人群
《教育家》2024年第50期20-20,共1页陆建伟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提到,要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孵化”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素质,不仅要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的队伍建设,更要提升学科教师的科学素养,尤...
关键词:道德品质 实证精神 学科教师 创新素质 科学素养 教师培养 人文教育 人文底蕴 
清朝「博物君子」如何考证海鲜 《海错图》作者聂璜考证分析
《紫禁城》2024年第10期60-71,共12页张辰亮 
《海错图》是清康熙年间的一套海鲜生物图谱,作者聂璜花费多年精力,绘制了这套图文并茂的巨作。该书用中国传统学说解释自然现象,且颇具怀疑和实证精神,是研究中国古代海洋生物、海洋文化的珍贵材料。
关键词:实证精神 康熙年间 图文并茂 自然现象 海洋生物 考证 作者 
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何以体现?——部级精品课《自然选择的证明》品赏被引量:1
《语文教学通讯》2024年第21期51-54,共4页倪佳颖 
聚焦“《自然选择的证明》是如何体现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的”这一主问题,通过四项学习任务,分析“自然选择”的提出和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学习自然科学论著的表述方式和语言特点,逐步感受贯...
关键词:自然选择 实证精神 科学精神 
课堂观察: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年第17期12-16,共5页冯梅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不仅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还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高中历史课堂不仅要用好史料,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史料实证意识培养,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不同来源的史料,从史料中寻找历史证据和有效信息,用实证精神...
关键词:史料实证 高中历史 课堂观察 实证精神 公开课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证据 陈老师 
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探讨——评《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案例》被引量:1
《分析测试学报》2024年第5期I0004-I0004,共1页晏琳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要求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想道德品质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将思政教育元...
关键词:思政教育 立德树人 专业课程教学 实证精神 思想道德品质 团队合作精神 高等教育 环保意识 
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的实证精神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11期96-102,共7页冯琳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18ZDA019)的阶段性成果。
“格物致知”是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宋代以来,“格物致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和传统知行观的理论基础。王船山认为:“格物”是博取世间万物的现象和数理,用历史和实践证验事理;“致知”是自虚静中获得智慧以明理,...
关键词:王船山 格物致知 实证 科学精神 
王船山格物致知论中的实证精神
《江苏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37-44,共8页冯琳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18ZDA019)的阶段性成果。
“格物致知”是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自宋代以来,“格物致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和传统知行观的理论基础。王船山认为:“格物”是博取世间万物的现象和数理,用历史和实践证验事理;“致知”是自虚静中获得智慧以明理,...
关键词:王船山 格物致知 实证 科学精神 
乾嘉学人书法视野中的唐碑——以翁方纲为考察对象
《中华书画家》2023年第7期98-101,共4页席乐 
清代乾隆、嘉庆两朝,可谓学术昌明,学人辈出之时。相较于明人空谈义理的荒疏学风和宋人“我注六经”的义理阐释之学,乾嘉之学上承汉儒而具有实证精神。学风的嬉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书坛的革新。由于对古代文献和文字的考究甚深,治学之...
关键词:翁方纲 古体 实证精神 清代乾隆 在世人面前 乾嘉 古代文献 我注六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