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观

作品数:343被引量:94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刘星祁丽华李英粉钟永圣景海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山西中医学院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四神图像探析汉代的天人合一观念——以洛阳卜千秋墓为例
《收藏与投资》2025年第2期57-59,共3页袁碧婷 
四神图像的出现来源于我国天文学知识的发展。汉代由于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观念的流行,四神图像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现阶段,对于四神图像的研究多呈现两种趋势:其一,汉代墓室壁画以确定图像身份为主,没有涉及图像在墓室中的空间位置;其...
关键词:汉代 卜千秋墓 四神图像 时空观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观下女性难治性慢性咳嗽证素、“七七”年龄及节气分布规律
《中医药导报》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谢楚溪 庄明月 程锦涛 刘莲莲 王成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74389);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首发2022-2-7034);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调专题(WHZX-2020-94)。
目的:基于“天人合一”观探究女性难治性慢性咳嗽中医证素特点、“七七”年龄分布及发病节气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5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584例女性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基本资料、相关因素、中医...
关键词:难治性慢性咳嗽 女性 七七理论 节气 中医证素 病性 病位 天人合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自然与人——作为科学意义上的彻底的“天人合一”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2024年第6期124-130,共7页李军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儒学义利之辨的多向度展开对新时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研究”(项目编号:19XKS020)的阶段性成果。
“天人合一”可以说是中国哲学最为重大的问题,然其所涉的“天”“人”以至于“合”究竟所指为何,又具有很大的模糊性,这也导致了“天人合一”这一观念的巨大隐秘性。在推动“第二个结合”的大背景下,站在科学哲学的立场,如果将“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天人合一”观 自然 
道家思想下天人合一观对武当武术的影响
《中华武术》2024年第10期112-114,共3页未玲玲 
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饱含东方智慧的《道德经》最大的特点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武当武术因受道家哲学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影响而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天人合一“整体性”思维影响下,武当武术注重“性命双修”的炼养之...
关键词:道家思想 天人合一 武当武术 
古籍版式术语中的“隐喻”
《怀化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122-128,共7页石宇晴 黄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敦煌文献汉文写本物质形态研究”(20BZW075)。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属语言学范畴。在中国古籍版式术语中存在大量“隐喻”现象。搜集统计出古籍版式术语114条,这些术语可据术语标示语的数量、位置、颜色、形状、功能等命名方式进行分类,其中“鱼尾”“象鼻”“版心”等术语中广...
关键词:古籍版式术语 隐喻 “天人合一”观 “物”我合一观 方位观念 
中国古典舞意象创作及天人合一观
《尚舞》2024年第18期69-71,共3页常瑞浩 
“意象”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中国古典舞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代表,其创作过程实质上就是意象创造的过程。文章以中国古典舞创作时的重要过程——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中国古典舞创作背后蕴含的“天人合一...
关键词:意象 观物取象 立象以尽意 天人合一 
基于《黄帝内经》天人合一观念探讨寒冷刺激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及中医预防性干预被引量:2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年第8期53-56,共4页孙思涵 李礼 葛泉希 丁净 王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04189);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20ZYJDSY00020,21JCQNJC01560);中国气象局-南开大学大气环境与健康研究联合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CMANKU202204);天津市第二批卫生健康行业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程项目(TJSQNYXXR-D2-098)。
脑卒中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寒冷刺激是诱发脑卒中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黄帝内经》中提及“夫人生于天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揭示了人体与自然界直接存在协调统一的内在联系。该文...
关键词:寒冷 脑卒中 天人合一 机制 中医预防 
“天人合一”观念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性
《新华文摘》2024年第8期161-162,共2页
李卓在《中国哲学史》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天人合一”观念体现了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在思维模式上,“天人合一”观念提供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东方思维模式,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视角,这一思维模式不同于西方分析思维的“一元普遍性”,...
关键词:《中国哲学史》 西方中心论 季羡林 中华文化 分析思维 东方文化 思维模式 天人合一 
论原始儒家“天人合一”观的理性奠基——以《尚书·洪范》篇为中心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傅羿超 张自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先秦元典中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研究”(编号:15BZS034)后期成果;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先秦儒家礼乐教化的‘融通化成’模式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编号:2022BKS012)阶段性成果。
对原始儒家“天人合一”观的来源及其理性化转向等问题的回答,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哲学基本特征的认识,亦关系到对原始儒家基本特征的认识。原始儒家的“天人合一”观来源于三代早期盛行的巫史传统,但对之作了理性化发展。《尚书·洪范》...
关键词:原始儒家 天人合一 理性化 《尚书·洪范》 
“天人合一”观念的哲学基础、古典意涵与现代价值被引量:3
《中国哲学史》2023年第6期12-18,共7页李卓 
“天人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重要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有机的宇宙观、生态观。由于中国先哲对其所论较简,使这一语句的意义并不明朗。有必要经过解释和阐明,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揭示中国古代哲学家讲“天...
关键词:天人合一 万物一体 天人合德 民胞物与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