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句

作品数:860被引量:1012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李光赫胡怀亮王春辉张建伟罗凌萍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大连市社科联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英语违实条件句的认知突显性及其教学建议
《外文研究》2024年第4期46-52,105,共8页刘立立 唐燕玲 
2023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双高建设’的高职ESP‘三教’改革路经研究”(23B0983);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高等教育一般课题“‘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行业英语‘三教’改革体系研究(XJKX22B029)”。
违实条件句因其语义内涵丰富、语用效果鲜明的特征,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但其教学研究多在虚拟语气教学框架中展开,导致学生对该句式的语义内涵把握不全。本文基于认知突显理论,考察了假设条件和修辞条件两类违实条件句的认知语义基...
关键词:违实条件句 认知突显 外语教学 
《墨子·经说上》“故”句新解
《哲学门》2024年第2期116-130,共15页朱帆 叶峰 张喻响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工智能因果理论的哲学研究”(项目编号:HB24ZX002)成果
墨经中“故”有原因的意思。《墨子·经说上》区分了“小故”“大故”两种故,语义上应是指小、大两种原因,但《经说上》所给的含“必”的模态释义似又与之矛盾。本文将《经说上》小、大故含“必”的模态释义理解为某种虚拟条件句,基于...
关键词:墨家逻辑 因果依赖关系 虚拟条件句 因果语境论 
使真者语义下的反事实条件句——基于对前提语义学的辩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54-62,164,165,共11页杜国平 涂美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人工智能的逻辑与哲学研究”(2023ZXSCXB03)。
反事实条件句在语义刻画中并不能用解释经典逻辑中的真值函项联结词的方式来解释,其语义解释依赖于语境,并在推理中具有非单调性的特征,同时还要规避“古德曼难题”。这要求语义模型对反事实条件句的刻画要更加细粒化。使真者理论将一...
关键词:反事实条件句 使真者语义学 前提语义学 
基本Łukasiewicz m-值条件句逻辑
《逻辑学研究》2024年第5期1-20,共20页霍书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逻辑构建和符号接地问题的哲学、心理学研究”(18ZDA032)。
经典条件句逻辑被广泛地研究过,近几年,一些非经典的条件句逻辑也开始出现。多值逻辑承认命题可以取多个真值,具有容错能力,其蕴涵词和经典蕴涵词类似,同样可以刻画条件句,因此我们也应该有多值逻辑条件句逻辑。本文将基于Łukasiewicz m...
关键词:基本条件句逻辑 Łukasiewicz m-值逻辑 多值模态逻辑 Kripke语义 
从假设度看先秦汉语的“苟”“若”之别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5期37-51,共15页刘利 朱光鑫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复句历史演变研究及其语料库建设”(16ZDA207)的支持。
先秦汉语中存在两个近似的条件标记“苟”“若”,二者在假设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别。根据假设度的高低,条件句可以依次分为6类:事实、半事实、可能性大、可能性小、主观假定、反事实条件句。“苟”标记事实、半事实、可能性大的条件,不能...
关键词:“苟” “若” 假设度 条件句 先秦汉语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if”条件句教学模式探究
《现代英语》2024年第16期85-87,共3页郭颖 
四川外国语大学2021年度科研项目“If条件构式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sisu202127)
英语“if”条件句在语义、语用和句法方面的复杂性和微妙性,使其成为二语学习者习得的难点。传统教学大多关注句法规则,对语义和语用的多样化解释不足。鉴于此,重视语义建构和反映认知过程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对学习者大有裨益。研究通过...
关键词:“if”条件句 教学模式 认知语言学 
条件型数量句的推理型式及机制——以“三个女人一台戏”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为例
《当代语言学》2024年第3期354-370,共17页黄瓒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量化手段和机制的深度调查与比较研究”(22BYY136)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讨论汉语条件型数量句的推理型式及机制。条件型数量句由于包含了作为条件的数量名成分,因此其推理型式及机制相对较为复杂。本文指出,条件型数量句涉及两种推理:一种是量化单调性推理,由条件句的全称量化义所致;另一种是极差蕴涵,...
关键词:条件句 数量 单调性 极差推理 隐涵 蕴涵 
试论结果标记与条件句的互动关系--以中古汉语结果标记使用为例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孙雅平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中古汉语条件句与关联标记的互动与演变研究”(21B0816);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重大项目(16ZD207)。
中古汉语条件句结果标记类型丰富,常见的七个结果标记“乃、即、必、辄、便、当、皆”在条件句中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表达有很大差异,由此说明结果标记对条件句之间同样存在着互动关系。结果标记的粘合功能强弱与条件句小句融合程度成正...
关键词:条件句 结果标记 “乃、即、必、辄、便、当、皆” 粘合功能 小句连接的五个层次 
基于英汉反事实条件句认知本质的语言迁移研究被引量:2
《外语教学》2024年第2期19-26,共8页张媛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汉英反事实条件句演化的认知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3YJA74005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反事实条件句是反事实思维的语言表征。本研究提出反事实条件句的基线/阐释认知操作本质,通过对阐释方式的细化,分析形成英汉差异的认知基础,据此提出反事实句习得的语言层迁移和概念化迁移假设。为论证此假设,本研究借助HSK和BCC语料库...
关键词:反事实条件句 认知 语言迁移 概念化迁移 汉语学习者 
模态认识论与反事实条件句逻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28-38,177,共12页 李懿迪(翻译) 
在德雷茨克和诺齐克传统中,模态认识论关注由反事实条件句表达的模态联系,如敏感性和反事实安全性。认知封闭失效是作为知识必要条件的反事实条件句封闭失效的结果,该结果依赖斯塔尔内克-刘易斯语义学。这种语义学因忽略模态算子“woul...
关键词:模态认识论 认知封闭 敏感性条件 反事实安全性条件 反事实条件句逻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