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

作品数:671被引量:4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会昌关颖关丽丽戚树生张献荣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郦波解读曾国藩教子之道》出版
《书摘》2024年第9期102-102,共1页
郦波撰著的《郦波解读曾国藩教子之道》,2024年5月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如何让孩子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定力、棍棒底下能不能出孝子、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了对不对、到底要不要尊重孩子的...
关键词:家庭教育 做人教育 教子之道 健全的人格 法制出版社 思想品德 养成 尊重孩子 
芬兰家长不把电子产品当成洪水猛兽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24年第8期60-61,共2页陈玉清 
芬兰教育作为西方教育的典范,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其中,芬兰家长功不可没,其家庭教育方法或许能给我们以启发。1.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芬兰孩子报的兴趣班,丝毫不比中国孩子的少,不同的是,芬兰家长不热衰于让孩子考证,而是更看重孩子是否玩...
关键词:兴趣班 芬兰教育 电子产品 尊重孩子 家庭教育方法 兴趣爱好 家长 
因材施教,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家》2024年第27期68-69,共2页聂士文 
发现孩子的天赋优势,沿着他们的兴趣爱好寻找教育契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解决当前教育困境的应然之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优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要反思:是否在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是否因...
关键词:身心发展规律 因材施教 尊重孩子 教育困境 教育契机 做最好的自己 兴趣爱好 个性的培养 
让他慢慢长大
《年轻人(D版)(幼师园地)》2024年第5期60-60,共1页马胜 曹雪佳 
我时常在想:什么才是好的教育?《请让我慢慢长大》一书中曾写道:“一粒种子埋在地里,我们看不见它,但我们相信只要耐心浇灌,总有一天小小的嫩芽会破土而出。我们用爱心滋养孩子,在某一天,美丽的鲜花一定会突然绽放。”万物皆有时,千人千...
关键词:好的教育 尊重孩子 耐心 急于求成 
从幼儿的行为看教育,给孩子更专业的爱
《师道(教研)》2024年第3期29-29,共1页黄晓玲 
在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我遇到了形形式式、性格差异的幼儿。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命的朝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最重视的就是“尊重”。孩子也有人格,我们必须首先尊重孩子的人格,再谈教育。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家长那里...
关键词:性格差异 教育教学过程 尊重孩子 教育生涯 幼儿 人格 
严而不厉,爱在其中
《四川教育》2024年第6期69-69,共1页赖春明 
管孩子过于苛严,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有碍于孩子潜能的开发,有损于亲子关系的和谐。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孩子人格,力求做到大事善管、小事慎管,严管与慈爱相结合、无微不至与适可而止相统...
关键词:家庭教育 严而不厉 创造性思维能力 尊重孩子 积极幻想 亲子关系 遵循教育规律 引路人 
国际教育专家深度解答转轨困惑,助推杭州家庭育人理念转变
《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第21期7-7,共1页
为让不同需求的择校家庭都能在本地及周边近百所国际化学校中找到相匹配的学校,新浪教育、微博教育、择校行联合主办的“新浪&微博2023国际教育秋季巡展”落地杭州,现场吸引了近千组家庭慕名前来逛展。转轨国际教育,家长对孩子是否能适...
关键词:育人理念 家庭教育 择校 一所 教育思路 尊重孩子 人文关怀 微博 
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才是好教育
《生活潮》2023年第11期37-37,共1页任乐平 
之前,家在农村的远房表弟给我打电话,说把儿子送到私立学校读书,请我推荐一些拓展的书籍,帮儿子顺利融入新环境。没读几年书的表弟有这番举动,让我大吃一惊。表弟当年学习不好,但人活泛,自己成立了一个装修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他看城里...
关键词:私立学校 升学率 一所 内心感受 盆满钵满 尊重孩子 中学 打电话 
尊重孩子兴趣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江西教育》2023年第22期4-4,共1页刘发建 
近期,我看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的“对话中国教育:教育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的直播录像。清华大学石中英教授说:“当前教育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的被动学习。”对此,我深有感触。学生被迫上学,被迫上课,被迫写作业,被...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未知世界 尊重孩子 好的教育 学习兴趣 被动学习 卷入式 当前教育 
专家谈成长
《父母必读》2023年第S01期41-41,40,共2页
从小学到工作,这13个孩子讲述的成长感受,相信让很多父母内心五味杂陈。原来孩子们在成长中一直承受着不同的压力,但他们也一直都在努力地战胜挫败、顽强成长。成长不是在某一个阶段就完成的事,也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们需要重新审...
关键词:家庭教育 思维体系 尊重孩子 五味杂陈 重新理解 小学 成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