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诠释

作品数:41被引量:8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余平刘增光郭勇健龙佳解李章印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西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江苏社会科学》《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画空间的现象学诠释
《华夏文化论坛》2024年第3期135-145,共11页郭勇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画的现象学诠释》(项目编号:19BF085)
中国学术界关于中国画空间问题的研究,尚未超越宗白华所确立的范式。为此必须启用更好的理论资源,即现象学。中国画的空间,最直观的特征就是非现实性,亦即“不务写实”的“因心造境”。不能将“透视法”概念用于中国画,哪怕是“散点透...
关键词:中国画 空间 非现实 境界   
对王阳明“物”的生存论现象学诠释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27-36,共10页宋善成 李章印 
依循牟宗三对王阳明“从明觉之感应说物”与“从意之所用说物”的区分,借助海德格尔的生存论现象学方法,分析和诠释阳明学中的两种“物”。首先通过阐释“心外无物”绽露“在生存世界中存在”这一生存论结构,以作为预备性的分析。之后...
关键词:心外无物   生存世界 生存论 王阳明 
建筑催眠 空间疗愈的现象学诠释被引量:2
《室内设计与装修》2023年第1期131-133,共3页王梅讯 
首先综述了“场所精神”相关“意识发生”的哲学概念以及建筑现象学理论,再结合心理学上的“催眠”概念和人进入“催眠”状态的方式和路径,阐述了“具身性”空间体验中通过视觉、触觉等感知觉的导入产生“催眠”现象的发生机制。建筑场...
关键词:建筑催眠 空间疗愈 现象学 空间意识 场所精神 
从现象学“看”五重唯识“观”--五重唯识观的现象学诠释
《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22年第4期126-139,共14页梅文辉 
引言五重唯识观是慈恩宗的观行法门,由该宗的窥基法师依唯识学诸多经论中的义蕴组织而成。五重分别为:一、遣虚存实观,二、舍滥留纯观,三、摄末归本观,四、隐劣显胜观,五、遣相证性观。此五重,重重展开,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把唯识学最原...
关键词:唯识学 慈恩宗 现象学 窥基 经论 修证 瑜伽行 五重 
班杜拉控制观的修养现象学诠释
《心理研究》2022年第2期110-114,共5页崔光辉 
班杜拉提出了人通过自我调节适应社会的控制观。这种观点延续了欧美思想传统中的观念性、机械性和适应性主张,重视人在社会中的主动实践。它侧重人事的功利达成,忽视了认知中的欲望,尤其人在精神超越中的心身安放。它所倡导的认知主体,...
关键词:班杜拉 控制 修养现象学 
从现象学“看”五重唯识“观”——五重唯识观的现象学诠释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1年第2期113-150,共38页梅文辉 
引言五重唯识观是慈恩宗的观行法门,由该宗的窥基法师依唯识学诸多经论中的义蕴组织而成。①五重分别为:一、遣虚存实观,二、舍滥留纯观,三、摄末归本观,四、隐劣显胜观,五、遣相证性观。此五重,重重展开,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把唯识学最...
关键词:唯识学 慈恩宗 现象学 窥基 经论 修证 瑜伽行 五重 
作为生命自觉的“努力”——对“努力”的教育现象学诠释被引量:7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5期1-9,共9页金生鈜 
人在存在论上是“努力的”,这是因为生命具有努力存在的意志。努力是存在者对生活的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努力使得生命是其所是,是其所应是。努力包涵着对生命的伦理承诺,寻求的是自我主体精神的变革。努力不是获得外在目标的工具,而是...
关键词:生命 努力 存在 存在论 诗性 
“人狗悖论”的生命现象学诠释——以《大话西游》为例
《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第8期90-96,共7页王海龙 韦政希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马克思美感思想研究”(KYSK02072018-0009)阶段性成果。
米歇尔·亨利的生命现象学主张,非意向性的先验情感的被给予性是意向性的认识活动的被给予性的基础,前者是纯粹现象学生命的特征,后者则是强调理性主义的科学的特征,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矛盾:生命的自我否定。触及人的存在的电影中往往存...
关键词:生命现象学 情感 生命的自我否定 《大话西游》 人狗悖论 
打开“媒介黑盒子”——“延伸论”的多重意涵与现象学诠释被引量:1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68-77,共10页于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德国媒介哲学研究”(19CXW014)的阶段性成果。
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的延伸”这一代表媒介生态学关于人与技术关系的命题,突出了技术的能动性/结构作用,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理解:硬性决定论、软性决定论、控制论和技术现象学。以直面技术本身的现象学,来处理人与媒介的关系问题之技术...
关键词:麦克卢汉 人的延伸 媒介研究 技术现象学 海德格尔 
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现象学诠释被引量:9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14-20,共7页任祥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前主要社会思潮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批判研究”(16ZDA101);厦门大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项目(2018GF004)
马克思实践哲学呈现出浓厚的现象学意蕴,其表现为:在方法原则上,马克思实践哲学展现出“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方法;在人学维度上,马克思实践哲学表现为“此在”式的“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在形式内容上,马克思实践哲学呈现出现象学内...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哲学 现象学 实践 “面向事物本身” 此在 超越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