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据

作品数:4122被引量:13616H指数:4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李二占林正军文旭王艾录孙毅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考试周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形式协商”的概念、理据及课堂意义
《考试周刊》2016年第97期83-83,共1页金品卓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大学英语课堂‘形式协商纠错’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WYYB150106)的部分研究成果
教师利用各种不同的信号暗示学生,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语句进行自我修补,被称为形式协商纠错,包括诱导、澄清要求、重复及元语言线索四种方式。形式协商这一纠错方式在课堂互动中突出需要纠正的错误,从而得到师生一致认可、最佳的纠错方式。
关键词:形式协商 英语课堂教学 概念内涵 理据 课堂意义 
WebQuest应用理据与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第96期77-77,共1页沈丽娟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一般项目《闽台高校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该项目的编号是:JAS160570
Web Quest是开放度中等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接受性学习和传统探究性学习的不足。本文结合Web Quest学习模式的特点,从教育理论角度论述了Web Quest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WEBQUEST 探究式学习 接受性学习 大学英语 
流行语的形成及其认知解析
《考试周刊》2015年第52期15-16,共2页赵娜 
2014年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英汉流行语的认知隐喻解读与陕西主流媒体对外宣传的契合研究》,项目编号:14JK1612
流行语作为大众语言的一种重要代表,反映了当代社会中最流行的语言现象。它是语言的一种变异,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是因为流行语的产生及传播与人类的认知能力紧密相关。本文从流行语的概念入手,分析其特点、生成机制、形...
关键词:流行语 语言现象 认知理据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习语教学策略探究
《考试周刊》2015年第16期88-89,共2页李海红 
英语习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极富表现力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隐喻理论更新了习语的认知理念,明确了习语的语义理据。本文阐述了概念隐喻理论的内涵及其与习语的关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习语的认知理据、特征...
关键词:英语习语 概念隐喻理论 认知理据 教学策略 
论语言任意性与理据性的辩证统一
《考试周刊》2015年第11期14-15,共2页臧永红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引起了一场任意性与理据性之争。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语言的任意性体现了语言的创造性和多样性;理据性则体现了语言的规律性、逻辑性和推理性。任何否认一方的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
关键词:任意性 理据性 辩证统一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理据、原则和方法
《考试周刊》2014年第87期120-121,共2页向芝君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艺术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作者主要探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理据、原则和构成要素,以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取消快速阅读测试的理据探究被引量:1
《考试周刊》2014年第55期2-3,共2页李榆霞 
在任务特征框架的指导下,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四级快速阅读进行分析,探究取消快速阅读,增加长篇阅读的理论依据,以及此举带来的反拨效应,呼吁通过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验证增强长篇阅读的合理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快速阅读 长篇阅读 任务特征框架 反拨效应 
论俄语拟声词构造模式被引量:1
《考试周刊》2014年第33期15-17,共3页王乐汝 
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基金项目,题目:试论俄语拟声词构造模式,2013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俄语语言文化实践与研究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1210231038);2013年黑龙江省省级教改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俄语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单独对拟声词的构造模式进行研究,首先将拟声词的构造分为一、二、三级构造,其次对每级构造进行分类研究.列出所构成词的词性及词缀,计算出它们的比例,并且进行理据分析,从而了解拟声词构词的基本模式、构词特点,以便更好地...
关键词:构造级别 构词词缀 比例 理据分析 
英语动词过去时的实质及其认知理据
《考试周刊》2013年第81期104-105,共2页张利平 
英语动词过去时的实质是距离性,或表逆时针方向的时间距离,或表虚拟意义的真实性距离,或表客气委婉的心理距离。这是隐喻化的机制在起作用。是人们将其原先认识的两点间距离的意象图式,投射到事物或事件的真值域中,再投射到心理域...
关键词:英语动词 过去时 距离性 隐喻化 
汉字符号的深层理据性分析
《考试周刊》2013年第77期21-21,共1页高丹薇 
约定俗成表面上看是任意性,但是经过逻辑分析及从汉语的具体事实看,拟声词、叹词也因不同语言的不同而被看成是相对任意的。本文旨在分析汉字的能指和所指的深层次的理据性.并指出任意性仅仅是表面现象。
关键词:任意性 理据性 语音 语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