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时期

作品数:69被引量:10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荆亚平范国富潘青董炳月陈玲玲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比较文学》《江海学刊》《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鲁迅研究月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第一次俄国革命与周氏兄弟留日时期的革命观
《东岳论丛》2025年第1期103-111,191,192,共11页陈青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项目编号:19QD23)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次俄国革命是周氏兄弟留日时期革命观形成的关键转折点。在此之前,二人皆将暴力视为抵抗沙俄、推动政治革命的必要手段,并坚信暴力能速成革命。这种尚武革命观的形成,受到清末激进的革命风潮和19世纪末俄国“虚无党”形象的双重影...
关键词:鲁迅 周作人 革命观 留日时期 第一次俄国革命 无政府主义 
“弃医从文”背后的“文学自觉”——兼及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问题
《文艺争鸣》2024年第12期27-32,共6页汪卫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域外鲁迅传播和研究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1909—2019)”(项目编号:20&ZD339)阶段性研究成果。
“弃医从文”是鲁迅文学生涯中的重要存在,但中日学界的判断存在差异,中国学者凭鲁迅自述将其理解为鲁迅文学的起点,日本学者则通过质疑“幻灯事件”淡化其意义,不认同功利化的阐释,中日学者都存在阐释的盲区。本文通过对鲁迅留日时期...
关键词:弃医从文 鲁迅文学 文学自觉 中国现代文学 《域外小说集》 五四文学革命 内在理路 留日时期 
编后
《上海鲁迅研究》2024年第2期343-347,共5页
本辑,原拟是做鲁迅与中国古典小说专题的,可惜稿源不足,于是改为鲁迅与同时代人研究主题。乔丽华的《鲁迅与苏曼殊的文学因缘——重审鲁迅留日时期的译诗》与之前刊发的同系列文章一样,以坚实的史料,新颖的观察视角,发现我们不很关注的...
关键词:中国古典小说 文学因缘 同时代人 苏曼殊 鲁迅影响 留日时期 译诗 观察视角 
《鲁迅手稿全集》所收鲁迅《留日时期中文剪报》初探
《上海鲁迅研究》2024年第2期168-179,共12页张礼智 
一、鲁迅留日时期中文剪报研究现状鲁迅留日时期中文剪报(以下简称剪报)指的是北京鲁迅博物馆所藏的一份由鲁迅制作的中文剪报。该剪报最早由杨燕丽介绍,被称为“鲁迅编排的文集”。①朱林华称剪报为“鲁迅留日时期手订报刊文辑”,系统...
关键词:周氏兄弟 留日时期 校改 剪报 鲁迅手稿 系统梳理 篇目 研究现状 
鲁迅与苏曼殊的文学因缘——重审鲁迅留日时期的译诗
《上海鲁迅研究》2024年第2期1-17,共17页乔丽华 
关于鲁迅与苏曼殊的交往及两人在文学上的联系,此前已有研究者做过考察,如林辰先生的《“苏曼殊是鲁迅的朋友”补说》一文,对鲁迅与苏曼殊的关系做了尽可能全面的追索。①本文想“补说”的一点是,苏曼殊在东京编译出版《文学因缘》,这...
关键词:苏曼殊 文学因缘 关于鲁迅 《民报》 浪漫主义诗歌 译诗 文学译介 编译出版 
半殖民体验与郁达夫留日时期的创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魏巍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的半殖民体验研究”(2022NDYB141);西南大学创新研究2035先导计划(SWUPilotPlan0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后期资助项目“百年文学鲁迅再解读”(SWU1909004)。
半殖民的另一面对应的是半封建,所以郁达夫的创作有着反叛传统文化、追求个性自由的一面;而半殖民的事实又必然会让身处日本的郁达夫感受到被征服者的屈辱。他既渴望以一个世界主义者的视角来分享西方/日本的文化,又不得不在现实处境中...
关键词:半殖民体验 郁达夫 留日时期 
在生活的夹缝中寻找出路——郭沫若留日时期的思想嬗变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73-82,共10页陈金星 
2023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立项课题“郭沫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及其启示研究”(GY2023B06)的阶段性成果。
郭沫若早年留学日本的生活经历与他思想上的转向有重大关系。留日时期,他虽饱尝歧视却始终是一个在寻找意义的“他者”,在压抑、矛盾状态之下其爱国之情的喷涌勃发也同样剧烈。如何看待爱国与异族的爱妻、如何在复杂而矛盾的生活中平衡...
关键词:郭沫若 留日时期 思想嬗变 
“绝望之中有激扬发越之音在焉”——《哀弦篇》与《摩罗诗力说》之关联
《上海鲁迅研究》2023年第4期116-134,共19页乔丽华 
由东京河南籍留学生创办的《河南》杂志是鲁迅留日时期文艺实践的最重要的舞台,所发表的署名“令飞”“迅行”的《摩罗诗力说》等几篇长文,后来被鲁迅收录杂文集《坟》中,揭示了鲁迅与《河南》之间深切的关系。但也因此有人认为署名“...
关键词:《摩罗诗力说》 翻译小说 周作人 文艺实践 《河南》 杂文集 留日时期 河南籍 
学、政交织:马鹤天留日时期史实考察(1913—1918)
《青藏高原论坛》2023年第2期120-128,共9页王乔娜 
甘肃省“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项目暨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华民国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甘肃卷·中华民国卷》阶段性成果。
作为知识精英的留日学生,在面对国内外复杂政治生态时,感受到国家、民族的陡变,传统文化基因指引着他们在加强自身学术能力的同时,仍需投身增进社会政治变革的舆论宣传之中。马鹤天作为民国时期山西较早的留日学生之一,他对学术的坚持...
关键词:马鹤天 学术 政治 留日学生 
陈之佛留日时期相关史料考 以新见《浙江留日学生同乡录》为中心
《新美术》2023年第1期217-225,共9页谭小飞 
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近代百年期刊装帧史研究”(项目号:20YJC760091)阶段性成果。
陈之佛是中国近代以来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设计的拓荒者之一。陈之佛早年在东京美术学校的留学经历,构成了中国现代设计史、设计教育史上不可或缺的历史节点。陈之佛一生著述丰富,在图案学、美术学多个领域获得令人...
关键词:留学经历 留日学生 陈之佛 教育史 美术教育家 现代设计史 中国现代设计 美术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