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块

作品数:1128被引量:20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宋魁彦夏子贤温应春郭秀荣陆怀民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科思益智玩具创新研究发展中心有限公司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苏州精易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物理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重视习题教学蕴含的科学方法教育功能——对一道运动学问题多种思维呈现的反思被引量:1
《物理教学》2015年第4期62-64,共3页刘先锋 
通过对一道子弹打木块问题求解过程的分析,探讨了三种不同解法,指明其所反映的关键性问题,揭示了科学方法教育在习题教学中的意义。解题过程实质是思维心理活动过程的体现。习题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得出问题求解的结果或结论,更要重视得...
关键词:物理习题教学 科学方法教育 子弹木块 
高三复习中习题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以“子弹击木块”问题为例被引量:1
《物理教学》2014年第5期73-75,18,共4页许冬保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物理考试命题及其评价的研究(编号GD2012-047);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2016年全国物理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习题教学与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
根据波利亚的数学解题观、认知心理学家的信息论及新课程的理念,建构了习题教学思维导图,并以“子弹击木块问题”为例,展示了高三复习课型中习题教学思维导图的教学过程。基于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的关系,问题解决具有学习的性质。实...
关键词:思维导图 建构 应用 启示 
巧用v-t图象,妙解四类问题
《物理教学》2012年第11期48-49,共2页刘军 
ひ-t阁象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 一、用v-t图象讨论“子弹打木块”问题例 1如网所示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向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木块长为L,质量为M,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定,子弹射穿木块后获得速度为ひ...
关键词:V-T图象 巧用 水平速度 运动规律 形象直观 木块 子弹 质量 
一道“物体做圆周运动”题目的探究被引量:1
《物理教学》2008年第12期53-55,共3页桑芝芳 张永生 
在一本中学物理解题词典中有这样一道题:题目: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从半球形、内壁粗糙的碗边a点下滑到b点,如图1所示。在下滑过程中由于摩擦作用,木块的速率恰能保持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木块的速率不变。说明它的加速...
关键词:圆周运动 物体 物理解题 木块 加速度 合外力 速率 中学 
物理模型不同,功能关系能一样吗?
《物理教学》2008年第6期49-49,共1页王宗昌 
《物理教学》于2007年第1期刊登了“子弹打木块的三种答案”后,又分别于2007年第7期、第8期和第10期刊登了讨论这个问题的四篇文章:(1)关于子弹打木块的三种答案(简称“文1”);(2)试议子弹打木块的三种答案(简称“文2”);(...
关键词:功能关系 物理模型 《物理教学》 力学知识 物理内涵 典型问题 木块 子弹 
两种解法 结果迥异
《物理教学》2008年第4期55-55,共1页陈告龙 
[题]如图1所示,用轻杆连接…只半径为R的圆球,轻杆左端的转轴离地距离为h,现要将厚度为h的木块从球下水平匀速抽出,则所加水平力A.向左抽较小B.向右抽较小 C.向左、向右抽一样大D.
关键词:解法 轻杆 木块 
运用动力学知识确定解题正误
《物理教学》2007年第10期51-52,共2页熊耀华 
《物理教学》2007年第1期第36页刊登了“子弹打木块的三种答案”,笔者认为只有第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而其它两种答案都是错误的。
关键词:力学知识 正误 解题 《物理教学》 木块 
试议子弹打木块的三种答案
《物理教学》2007年第8期50-52,共3页李军 
本刊2007年第1期“一题一议”关于子弹打一固定在竖直墙上的水平弹簧连着的木块,求系统最终,1、弹簧压缩的最大弹性势能Ep;2、子弹打入木块的深度d;牵涉到保守力弹力做功、非保守力,即子弹和木块的相互作用力f做功问题,属于多体...
关键词:木块 子弹 相互作用力 做功问题 弹性势能 能量守恒 保守力 弹簧 
关于子弹打物块的三种答案
《物理教学》2007年第7期50-51,共2页张春花 
《物理教学》2007年第1期“一题一议”的文章《子弹打物块的三种答案》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解出了三种不同的子弹打入木块的深度。笔者对于后两种方法不敢苟同。
关键词:子弹 《物理教学》 木块 文章 
也谈子弹——木块模型
《物理教学》2007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张海滨 
贵刊2006年第20卷第5期《培养模型迁移能力》一文,谈到“子弹——木块”模型,原情景图如图1所示。此情景图有误,现应用图像法分析。
关键词:培养模型 木块 子弹 迁移能力 图像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