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作品数:1310被引量:35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柏俊才陈治勇聂永华王文倩刘玉玺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学语文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木兰诗》教学设计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刘艳茹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品读重点诗句,多角度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创造性阅读能力。3.感受木兰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增强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教学准备】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大意,试着读出...
关键词:《木兰诗》 反复朗读 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 教学设计 创造性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优秀品质 
《木兰诗》叙事学解读
《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6期49-52,共4页皮坤龙 陈家尧 
《木兰诗》是叙事诗,根据中西叙事学理论,从诗歌叙事结构、叙事聚焦、叙事感官、叙事时空、叙事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把握诗歌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塑造技法,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关键词:中国叙事学 西方叙事学 《木兰诗》 
《木兰诗》中木兰形象解读被引量:2
《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7期54-56,共3页金家旺 
对《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分析,不少教师把木兰的形象定义为英雄。其实,木兰不仅是个英雄,更具有女儿情怀!从征前焦虑、备战之细、征途思亲、辞官还乡、爱美情结五个方面进行阐释,以丰满木兰的形象。
关键词:《木兰诗》 木兰 形象 女性 
对《〈《木兰诗》通解〉补注与再解》的答复
《中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11期47-49,共3页张华军 
对周老师有异解的内容,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美学风格问题,"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中的省略问题,"出郭相扶将"诸句中对"郭"的理解以及"跳脱"的问题,"关山度若飞"诸句中对"关山""死"的解释以及"将军""壮士"的所指,"双兔傍地走"中...
关键词:训诂 思辩 解读策略 
《〈木兰诗〉通解》补注与再解
《中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7期44-47,共4页周立宇 
对《(木兰诗)通解》一文中进行补注和印证,让读者加深对新观点的认识;从学理角度对“词解”和“句解”部分中几个问题进行商榷再解,以期构建基于文本特征的科学通解。
关键词:补注 再解 通解 
《木兰诗》通解
《中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3期56-60,共5页张华军 王俊鸣 
对《木兰诗》词句与章法的若干问题做了新的阐释。词解阐释词语含义,句解分析句子结构及内容,章解说明句(段)间关系、详略之义及主旨所在。
关键词:通解 词解 句解 章解 
“惊忙”是“惊慌急忙”吗
《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第2期70-71,共2页周掌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同义复词研究与语文辞书的修订”(10YJA740133)
《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对“惊忙”一词,中学文言文教材未加注解,学生则容易按字面理解为“惊慌急忙”,现行最大最权威的词典《汉语大词典》即持此解。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 《木兰诗》 中学文言文 字面理解 教材 学生 
《木兰诗》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被引量:2
《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3期48-52,共5页熊言安 姜若虚 
一、《木兰诗》的版本和时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木兰诗》,是历代影响最大的版本。《乐府诗集》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傅增湘旧藏配补宋本①、上海图书馆藏宋本残本一卷、南京图书馆藏残本八卷。可惜上图、南图所藏的残卷...
关键词:《木兰诗》 教学建议 《乐府诗集》 综述 图书馆藏 中华书局 郭茂倩 版本 
谈谈“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1期60-61,共2页陶智 
《木兰诗》是古代民歌中的名篇,全诗风格明朗爽利。质朴刚健,又不失浪漫情怀。该诗已被收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但是,教材中“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句却有点问题。
关键词:故乡 初中语文教材 《木兰诗》 七年级下册 古代民歌 质朴刚健 浪漫情怀 人教版 
《木兰诗》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3期57-59,共3页朱则光 
【设计说明】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深度感受木兰的女英雄形象。从诗歌创作倾向看,木兰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爱、并非天生顽强的女人,然后才是英雄,这是木兰是此英雄而非彼英雄的特...
关键词:《木兰诗》 教学设计 女英雄形象 教学内容 设计说明 品味语言 创作倾向 “女”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