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备心理

作品数:288被引量:7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任杰陈艳郭继东王单王茂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被引量:1
《吉林教育(综合)》2016年第12期85-85,共1页国文博 
单亲家庭孩子往往自卑、恐惧、孤僻、倔强和缺乏自信心。对这些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迫在眉睫,是全社会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一、爱心温暖很多这样的孩子锁住自己的心扉,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交往。我像好朋友一样,和他们一起...
关键词:单亲家庭 社会教育 孩子 戒备心理 自信心 自卑 倔强 谈心 
用心书写师爱
《教师》2016年第22期128-128,共1页徐彦斌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天职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而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育人。如何做一个让学生信服爱戴的班主任,是我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一直思考的问题。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是...
关键词:师爱 班主任教育 班级工作 “师道尊严” 问题解决 人说 教学工作 吴奇隆 戒备心理 令人头痛 
班主任的赏识在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程(小学)》2016年第4期199-199,共1页战芬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确,当教师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真诚地与学生沟通,热爱学生,欣赏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教育效果。从教七年,我当了五年...
关键词:第斯多惠 赏识教育 传授本领 教育效果 正面教育 人文关怀 儿童阶段 师生沟通 戒备心理 相信自己 
微笑的力量
《班主任》2016年第3期20-20,共1页聂小凤 
我们系部有个学生,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违纪行为。多次被班主任批评教育后,他对班主任的厌恶情绪越来越重,以至于再一次被批评时,他冲动地打了老师一拳。
关键词:批评教育 戒备心理 违纪行为 厌恶情绪 心灵沟通 在路上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教育革新》2016年第2期15-15,共1页李旭文 
"问题学生"不是先天形成的,只是比一般学生多了一些毛病,但还未达到质变的程度。主要是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考试成绩偏低,不但得不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相反却是老师严厉的批评,甚至粗暴地惩罚,使他们的自尊、心灵受到严...
关键词:问题学生 转化策略 戒备心理 解铃还需系铃人 行为习惯 教育艺术 教学过程 教育技巧 网上聊天 生日晚会 
从爱入手 做好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小学)》2016年第1期259-259,共1页孙淑英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班主任工作离不开"爱学生",某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切做好的教育方法一切做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青少年的无比炽热的心灵之中,炽热可以消除那冰冷的心田。"可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努力构建师生间友爱、融洽...
关键词:放下架子 教育艺术 感情投入 独自一人 主题班会 告诉我 道德品质 数学成绩 戒备心理 敢说敢做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
《新课程》2015年第31期13-13,共1页吴柔 
对我而言,带新小班的孩子算是一项挑战,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很少有集体生活的经验,许多习惯还未养成,需要花费不少心思与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孩子们身上。付出终有回报,经过大约一个月的适应期,基本上所有孩子都已经慢慢摆脱了分离焦虑...
关键词:自控能力 分离焦虑 教育指导纲要 抱抱 家庭教育 讲道理 以轩 声地 教师示范 戒备心理 
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12期155-155,共1页冯淑平 
语文教师实施德育,引导学生因文解道,感悟情感,必须在课堂上做到知识的领悟和德育渗透的统一。那么,我是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的呢?首先,教师要熟悉、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彼此相互尊重,和学生多交流并想方设法同学生打...
关键词:文解 猜疑心理 戒备心理 渗透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品德 课文内容 理性认知 杨兆 感性认知 
探索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办法
《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第12期53-53,共1页刘冠臣 
搞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而从实际出发,引导广大职工齐心协力,共度难关,这对于企业走出低谷,努力搞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坚持正面教育,理顺职工情绪,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凝聚力。 国有企业困难时,职工的心态是多样的。诸...
关键词:国有企业 正面教育 共度难关 戒备心理 从实际出发 激励教育 思想教育 思想现状 思想变化 兼职干部 
写信: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佳途径
《班主任》2014年第8期32-32,共1页刘玉真 
美国教育家卡尔·威特说过:"有时候,对于某些我觉得不便用口头表露的情感,我会把要表达的意思以书面的形式,写在纸条上,这使它们加重了自身的分量,并显得更加真实可信。"相对于语言说教,父母的书信显得更加正式,有些信将长久地留在...
关键词:威特 家庭教育 教育效果 口头表达 戒备心理 一封信 心理疏导 令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