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音

作品数:84被引量:9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宋兆祥郑伟朱琳罗长山王云路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霍英东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借音乐“韵”之赏析 塑学生“美”之素养--美育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被引量:1
《天津教育》2023年第35期134-136,共3页王凤娟 
美育作为美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不仅有着极强的理论性,还具备一定的实践性,是一种从情感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高效而科学的美育能够让学生从小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鉴赏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感教育 美学素养 体验美 交叉学科 美的教育 感知美 教育学 审美素养 
“庫真”與“庫直”:一個中古時期外語音譯詞的考辨
《古典文献研究》2023年第2期288-298,共11页羅韞哲 
中古時期,伴隨民族交流與融合,大量的外來詞進入漢語之中。外來詞中的借音詞,或曰外語音譯詞,即用漢字來記録外來詞聲音的詞彙,如頻婆羅(Bimbara)、比丘(Bhik?u)、豆蔻(takur)、可汗(qaghan)等,往往因其難以追溯外語詞源,成爲外來詞研...
关键词:借音 語音 漢字 語詞 詞彙 中古 
借音乐课本剧,为学生核心素养赋能
《课程教育研究》2022年第12期160-162,共3页倪凌燕 
音乐课本剧是将音乐剧和课本内容相结合,它改编于学生熟悉的教材,将学习过的歌曲生成故事,贯穿的音乐也来自于课本旋律,以音乐戏剧的形式服务教学.通过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有利于提升学生创造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音乐课本剧...
关键词:音乐课本剧 小学音乐 创造力 
敦煌本《四分律》简化字探析
《汉字文化》2022年第13期38-40,共3页金双平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敦煌写本《四分律》用字研究”(项目编号:19FYYB026)阶段性成果之一。
《四分律》是佛教律藏代表作之一,姚秦时期传入中国,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进而结出律宗之果,影响深远。敦煌写本《四分律》较为真实,其用字较刻本更为接近原貌。利用敦煌文献中的相关写卷,集中调查其中用字,尤其是其中的简化字,以期管...
关键词:敦煌文献 四分律 简化字 借音字 
巧借音乐器材打造初中音乐活力课堂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0年第5期00137-00137,共1页杨瑜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里所指的人就是学生。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自然要转变教学理念,从“传道受业解惑”转向真正的“教书育人”,音乐教师也当如此。基于...
关键词:初中音乐 活力课堂 音乐乐器 
莆仙方言的“邁(噧)”
《莆田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78-81,89,共5页陈婷婷 
考察在《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第一卷)中出现48次的多义词“邁(噧)”,认为:“邁”字应当属于方言借音字(“噧”当属自造字);戏剧中的用字往往为音读服务,因此“邁(噧)”是用来记录莆仙方言中音读为[mai 5]/[me 5]的含义;通过与《说文...
关键词:邁(噧) 莆仙方言 方言借音字 自造字 本字 
借音对与联绵对
《开心(老年)》2019年第9期26-26,共1页滋生 
《联律通则》规定,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可视为成对,对格词语词性与结构的对仗、句...
关键词:借音对 联绵词 形容词 
试论昆曲字腔被引量:1
《中国音乐学》2018年第2期46-64,共19页周来达 
对昆曲字腔是怎样创作产生的,具体用了哪些、什么样的技法,其显示形态有哪些类型,字腔有何特性,对整个昆曲有何影响等事关昆曲音字腔的实质性问题做了粗浅思考。尽管昆曲运用借音法创造了昆曲各类字腔的乐音数可多可少,甚至都可以以单...
关键词:昆曲字腔创作 借音造势依字行腔法 显性 显隐性 性质 特征 意义 
方块壮字的汉字借音声旁与中古韵图的内外转被引量:3
《古汉语研究》2018年第1期25-34,共10页郑伟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境内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音变特征及其数据库建设"(17AZD038);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壮泰语古籍与古文字中的汉字音及其历史层次"(17YJA740073)的阶段性成果;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7B115)的支持
绝大多数方块壮字都包含汉字借音声旁,其壮语对音是了解晚期中古音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对借音声旁的壮语对音的考察,厘清不同时代和地域的音韵层次,指出唐宋韵图中所划分的内、外转各摄中分别对应于壮语的长、短元音,同时也跟元音的舌...
关键词:古壮字 晚期中古音 十六摄 对音 内外转 
古壮字的汉字借音声旁与中古后期的韵母演变被引量:1
《中国文字研究》2017年第2期165-173,共9页郑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壮泰语古籍与古文字中的汉字音及其历史层次”(项目号:17YJA740073);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4届高校青年教师基础性课题研究基金(项目号:141105)的支持
绝大多数古壮字都包含汉字借音声旁,它们是探讨晚期中古汉语语音的重要资料。本文从内外转之分、韵母演变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借音壮字中汉字借音声旁的韵母特点,说明它们和晚期中古音的代表即唐宋韵图所见的韵母演变之间的关系,包括内...
关键词:古壮字 晚期中古音 十六摄 壮语对音 韵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