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语言

作品数:362被引量:38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骆小所郭贵春李东郑述谱赵立凡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品科学语言味,做译海采珠人——访中国科学院李亚舒教授
《中国科技术语》2025年第2期3-6,共4页王琪 
他博学多才,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出访亚、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晓多国语言;他爱好广泛,不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当代诗歌小说,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文理兼顾,将自己扎实的文学素养和翻译功底充分运用到为科技事业服务中;他谦虚...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 文学素养 几十年如一日 卢嘉锡 当代诗歌 接待工作 科技事业 中华传统文化 
未来的科学语言是什么?——兼谈《科学巴别塔:西方科学语言史》
《现代物理知识》2024年第5期66-69,共4页姬扬 
未来的科学语言是什么?我认为是中文。这里的科学语言指的是用于科学交流的语言。未来的科学语言是中文,我这样认为已经很久了。最近看了一本书《科学巴别塔:西方科学语言史》,更加坚定了我的看法。
关键词:语言史 巴别塔 科学 未来 西方 中文 
通过“六段式”教学提升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科学》2024年第19期31-33,共3页洪丽娇 
科学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用准确的科学媒介(文字、图表、图像等)来表达概念、规律等的能力。科学教学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但不可忽视对学生科学语言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六段式”教学(情境感知,敢说乐说;活动体...
关键词:小学科学 “六段式”教学 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维 
文化景观基因组图谱:传统聚落景观的科学语言被引量:3
《地理科学》2024年第8期1309-1321,共13页胡最 刘沛林 谭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88);湖南省社会科学评审委课题(XSP22YBC618);衡阳师范学院基金项目(2021HSKFJJ031);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1A0435)资助。
传统聚落是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民族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解读传统聚落的文化特征成为具有中国实践特色的命题。本文结合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理论(简称景观基因理论),明确文化景观基因组图谱(简称景...
关键词:传统聚落 文化景观基因 景观基因组图谱 科学语言 
科学语言的教学:问题、学理与路径
《福建教育》2024年第28期26-29,共4页郭在时 
科学素养的形成有赖于科学语言的建构。当前的中学科学语言教学存在重文学语言教学轻科学语言教学、重语感培养轻语法教学、重科学知识传授轻科学语言建构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识记常用书写符号,建构科学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以探究法...
关键词:科学语言 教学 路径 
不该只有一种“科学语言”
《百科知识》2023年第20期38-39,共2页张田勘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对16-20世纪的重大科学成果进行统计学研究后,提出了一个观点:当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数量超过同期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25%时,该国可以被称为科学中心。自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经历了5次转移,从意大利开...
关键词:世界科学中心 近代自然科学 平均周期 科学成果 统计学研究 成果数量 意大利 20世纪 
基于ALDIS框架的物理语言教学刍议
《中学物理》2023年第20期52-54,共3页张敏玥 刘虹 柴志方 
从研究成果、在职教师教学现状与职前教师教学现状三方面,回顾与分析物理语言教学的现状,并且以语言的社会符号学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结合ALDIS框架、汉语的特征与学科特点构建物理语言教学框架,并结合应用实例,为物理语言...
关键词:物理语言 科学语言 物理教学 
“想说,敢说,能说”--指向科学素养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研究
《试题与研究》2023年第25期109-111,共3页方青 
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是科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组成,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笔者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的现状,进行了一些实践研究。
关键词:科学语言 表达交流 科学探究 科学素养 
让科学语言说出“科学味”——小学科学语言表达框架分析
《西藏教育》2023年第4期43-45,共3页马超 
科学语言表达框架的构建能有力地推动系统性学习科学语言,有良好的科学语言框架能将内容更快更准确地传达。表达框架由词语、句式、段落共同构成。分析用词和积累科学词库有利于提升精确用词;句式追求搭配合理和指向明确;内容应该由逻...
关键词:小学科学 科学语言 表达框架 科学表达 
中国近代科学语言的形成被引量: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年第12期45-51,共7页闫欣芳 杨舰 
“科学语言”,即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和交流时所使用的一套语言。考察中国近代科学语言的形成,既是中国近代科技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又为研究中国近代科技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自西学东渐开启以来,传统汉语不断在语词、符号、语法、文体、...
关键词:科学语言史 中国近代科学语言 STS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