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积极性

作品数:145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莫惠林张善民张志林苏海南郭圆圆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南通市委党校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工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创新开展劳动竞赛 赋能企业人才选拔
《视周刊》2024年第8期76-77,共2页张琳 张吉林 
一、劳动竞赛的背景劳动竞赛是激发劳动者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推动经济建设的重要方法。通过竞赛,劳动者可以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创造和推广新技术,提升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并积极推动企业工作。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活动,劳动竞赛是劳动...
关键词:劳动竞赛 集体主义精神 人才选拔 储备人才 手工技艺 创新精神 劳动者积极性 工业革命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
《福建质量管理》2016年第7期34-34,40,共2页魏扬帆 胡晓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拉动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并且对企业的人力配置、模式管理都起...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 经济时代 知识 劳动者积极性 拉动需求 经济增长 社会进步 人力配置 
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企业导报》2015年第18期31-31,70,共2页马恒东 
工资集体协商是维护职工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劳动者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做好这项工作,要牢牢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运行、科学发展”的发展原则,把握“掌握政策、贴近实际、党政主导,工会运作、多方协调...
关键词: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科学发展 企业活力 和谐发展 劳动者积极性 薪酬分配制度 经济利益 以人为本 
对新时期外资企业劳动竞赛工作的研究和探索
《工运研究》2013年第23期7-13,共7页
劳动竞赛是企业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活性剂。长期以来,劳动竞赛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竞赛...
关键词:劳动竞赛工作 外资企业 新时期 劳动者积极性 社会主义建设 劳动者素质 所有制企业 企业发展 
企业计件工资制设计中的几个要点被引量:5
《中国劳动》2012年第9期41-43,共3页徐宏玲 郭圆圆 
计件工资制属于绩效工资制的一种形式,是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的作业量.根据一定的计件单价计算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计件工资制在激发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节约人工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上具有独特...
关键词:企业管理水平 计件工资制 薪酬设计 劳动者积极性 绩效工资制 劳动生产率 生产型企业 工资形式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被引量:6
《中国工人》2011年第8期14-22,共9页苏海南 
收入分配这个问题事关亿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广大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乃至于社会的稳定。收入分配与生产、交换、消费、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社会经济体制紧密相关,因此我把它概括为三大,即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关键词:收入分配问题 社会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方式 政策 改革 劳动者积极性 切身利益 经济结构 
现代企业劳动竞赛的新途径
《现代企业文化》2010年第29期116-117,共2页杨小令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在国有企业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作为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加速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愈来愈显示出企业强大的生命力。如何运用劳动竞赛这一企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现代企业 市场经济竞争 劳动者积极性 物质文明建设 市场经济条件 劳动生产率 国有企业 
基于公平理论的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探析被引量:2
《煤炭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72-74,共3页刘丽丽 
一、公平理论内涵及其现实意义1.公平理论内涵公平理论,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亚当斯提出的。该理论从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与投入的比例关系出发,侧重研究报酬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及其对劳动者积极性的影响。公...
关键词:公平理论 公平性 企业薪酬管理 劳动者积极性 社会比较理论 报酬分配 心理学家 比例关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
《时代风采》2009年第22期26-26,共1页邓良才 
协调处理劳动关系,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国情,充分认识到我们所要建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基于这一大前提,协调劳动关系要始终坚持双赢的原则,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与共谋企业发展作为重要目标...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劳动者积极性 社会主义性质 协调劳动关系 社会发展成果 企业发展 队伍稳定 
从国家职工到企业员工
《中国就业》2009年第8期53-53,共1页
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就业实行统包统配、一次分配定终身,一切由国家包起来。“进了企业的门,就是国家的人”,由此形成的固定工刺度,是高度集中统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由此人们形成一种观念,误认为固定工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关键词:企业员工 职工 劳动者积极性 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劳动合同制度 固定工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