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议

作品数:21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俞秀玲韩冰黄燕李莉莉胡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中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更多>>
相关期刊:《青春岁月》《小学语文教学》《大学图书馆学报》《鞍山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语文整本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
《七彩语文》2022年第24期66-67,共2页黄燕 
一、培养觉察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共同参与的整本书阅读大多是统编版教材建议的一些经典书目,这些书目基本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理解水平,经过有效引导,整本书阅读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整本书阅读在...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深度思考 有效引导 觉察能力 认知理解 教材建议 语文 学生的思维 
对外汉语教学中连动句使用的调查与教材建议被引量:1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78-81,共4页韩冰 
连动句是汉语中一种较为复杂的句型,种类多且语义丰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连动句通常作为初级阶段留学生需要掌握的特殊句型之一。通过调查分析留学生对连动句的使用和掌握情况,从教学和学习的角度,对相关语法大纲和教材中连动句的选取...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 连动句 选取 排序 
“以色破形”改善学生造型思维的实验——以《凤穿牡丹》一课为例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6年第1期54-56,共3页郑雅敏 
“凤穿牡丹”这个传统图案,呈现在浙美版《美术》教材第十二册扉页上,是一幅产地为山东的民间彩印包袱皮(清代)图像。虽然教材建议作为“欣赏·评述”领域学习内容来教学,但是,如何把握好这个寓意深刻的图案,展开深入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牡丹 造型 实验 思维 学生 传统图案 教材建议 寓意深刻 
有关小学科学探索式教学的研究
《小学科学》2013年第12期246-246,共1页胡晓东 
探索式教学法是《小学科学》教材建议采用的新教学法,按照教材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尝试了这种教学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认为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探索式教学法 《小学科学》 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教学法 教材建议 
《神女峰》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12期52-54,共3页李跃庭 
【教学设想】 《神女峰》是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三单元《爱的心语》中的课文。教材建议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问答式、讨论式和讲授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诗歌文本的初步感知.学生可以通过课前的“...
关键词:《神女峰》 教学设计 学生自主学习 中国现代诗歌 教学设想 散文欣赏 教材建议 教学方法 
Na2O2性质反应在目前教材设置上的探讨及建议
《新课程(中学)》2012年第10期142-142,共1页马菊红 
高中化学教材只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综合式,不方便学生对其氧化还原的判断和分析练习:大量习题资料中有关过氧化钠和干燥二氧化碳反应的习题考查更造成了学生的困惑。从教学反馈角度通过问题分析和实验论证,对过氧化钠的两个重要...
关键词:Na202 H20 C02 具体反应 实验论证 教材建议 
对“了”字教学中客观因素的建议
《青春岁月》2011年第24期70-70,共1页唐若瑜 
汉语学习者在使用汉语时会受到母语干扰、过度泛化等主观因素的制约。然而,教师只能起到事后纠正作用,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客观因素(即教师、教材)是否能够将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本文主要探讨对外汉语中"了"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对教...
关键词:“了” 教学策略建议 教材建议 
“租车(船)”教学思考与实践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年第3期55-55,共1页刘晓运 
“租车(船)”是新教材中典型的思考题,也是综合性较强的生活实际问题,各种版本教材都有这部分内容。这类题目的问题大都是设计最合算、最省钱的租车(船)方案,教材建议渗透“列表”解决问题,通过比较寻找最佳方案,培养有序思维...
关键词:教学思考 租车 实践 生活实际问题 教材建议 最佳方案 有序思维 新教材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教学与反思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年第6期20-21,共2页朱少祥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3“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中,教材建议教师课前先向一个空集气瓶和一个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水制成“雨水”和“酸雨”,课堂上再将它们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如果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关键词:危害范围 模拟实验 酸雨 教学 反思 教材建议 实验时间 实验效果 
扬屈原未必要抑渔父——《渔父》主题再审视
《语文学习》2010年第1期37-38,共2页俞秀玲 
《渔父》是苏教版必修五中的一篇课文,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是“问题探讨”。在授课时,我主要请同学讨论了这样两个主问题:①文章通过对话.塑造了两个怎样的人物形象?②屈原和渔父,你更欣赏谁?一个指向文本解读,一个指向鉴赏评价。
关键词:《渔父》 屈原 再审 教学方法 教材建议 人物形象 文本解读 鉴赏评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