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意本体论

作品数:38被引量:20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徐盛桓蔡新乐钟百超徐有志牛保义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珠海教育学院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黑龙江高教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诠释学视野下的文学含意本体论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年第9期108-111,114,共5页范登伟 
含意的运用同语言一样古老,但直到20世纪末新格赖斯会话含意推导机制的提出,才使"含意本体论"研究成为了可能。"含意本体论"对人类含意性思维方式的发现不仅在本体论上完成了对"含意性"的论证,更为文学批评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文...
关键词:文学批评 “含意本体论” “文学含意本体论” 诠释学 
含意本体论与成语翻译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169-171,共3页娄玉 姚春林 
成语通常具有整体性、凝固性的特点,并且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这些特点给成语的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徐盛桓的含意本体论找到了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其原因在于事物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常规关系。试图在含意本体论中的常规关系的...
关键词:成语 含意本体论 常规关系 翻译 
论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113-116,共4页王宏军 朱春燕 
含意指由语句暗示出来的言词以外的意义。含意问题包含"何为含意"、"何故含意"、"何时含意"和"何知含意"等四个基本问题。本文对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意理论和含意本体论等有关含意的理论学说进行评述;上述理论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含意...
关键词:含意 霍恩级差 言语行为理论 会话含意理论 
常规关系与文化翻译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2005年第9期53-54,共2页刘秀芬 
关键词:文化翻译 含意本体论 徐盛桓 《常规关系与文化教学》 文化背景 
含意本体论与翻译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5期131-133,共3页赵雪予 
翻译绝不是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一种复杂的再创作过程。近些年来,随着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与探索,翻译理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研究成果,结合翻译实践,初步考察一下在翻译过程中话语语面含义及隐...
关键词:语用学 常规关系 语面含义 隐含意义 
成语的生成被引量:27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42-51,共10页徐盛桓 
河南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英汉语构块式语法化比较研究"(2001DYY001)阶段性成果之一
成语有4点特性、3种品格:史字构成的相传性、文字表达的不透明性和不完备性、字面义与文旨的距离性、字面义与文旨关系的约定性;历史性品格、结构化品格、蕴含力品格。但这些特性和品格并不只是成语独有的,日常话语也或多或少地具有不...
关键词:成语 汉语 含意本体论 词汇 字面义 
简评《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
《外语与翻译》2003年第4期77-79,共3页三友 朱献珑 
关键词:《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 简评 蔡新乐 现象学 含意本体论 翻译理论 翻译实践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简评被引量:1
《中国翻译》2002年第6期56-58,共3页王超明 
1.引言1999年在《外语与外语教学》第11期上读到著名翻译家汪榕培先生的论文《文学翻译呼唤哲学的思考》,详细读来,原来是为蔡新乐博士的新作《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写的代序。汪先生在文中说:“文学作品的原文文本是翻译的起点。我们...
关键词:现象学 含意本体论 精神化 文学翻译 艺术哲学 
关于言意关系的论争被引量:1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9-13,共5页钟百超 
言意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和意义系统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 ,言意关系一直是文人学者讨论的话题。有赞成言意统一 ,言尽意者 ;有坚信言意不统一 ,言不尽意者。事实上 ,统一是语言达意功能的基础 ,而矛盾...
关键词:言意关系 "言意之辨" 含意本体论 显性表述 语言符号系统 意义系统 语言 意义 言层意源 
我国古代“含意现象”研究述评被引量: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133-136,共4页钟百超 
关键词:中国 古代 "含意现象" 含意 含意本体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